甲状腺疾病可能由遗传、碘摄入异常、自身免疫紊乱、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颈部肿块、体重异常变化、心悸、怕热多汗或畏寒乏力等症状。甲状腺疾病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等类型。
部分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格雷夫斯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可能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这类患者常伴随甲状腺抗体阳性,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用于功能减退,甲巯咪唑片用于功能亢进。
长期碘缺乏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而碘过量可能诱发甲状腺炎。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明显肿大,严重时影响呼吸吞咽。需通过尿碘检测评估状态,调整饮食中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摄入量,必要时补充碘化钾片或使用甲状腺片。
自身抗体攻击甲状腺组织可引起桥本甲状腺炎或格雷夫斯病,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伴功能异常。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有助于诊断,治疗需使用泼尼松片控制炎症,或放射性碘破坏过度活跃的甲状腺组织。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由病毒感染引发,表现为甲状腺区剧痛伴发热,血沉明显增快。急性期需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严重者短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则需长期随访观察。
甲状腺结节中约5-15%为恶性,可能伴随声音嘶哑、淋巴结肿大。超声检查可评估结节性质,细针穿刺活检能明确诊断。治疗根据病理类型选择甲状腺全切术或射频消融,术后可能需要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碘摄入量在每日150微克左右,避免过量食用十字花科蔬菜。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建议每1-2年进行甲状腺超声和功能检查。出现持续心悸、手抖、体重骤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妊娠期女性更需密切监测甲状腺指标。术后患者需终身随访,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