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医学上称为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或妊娠剧吐相关性甲亢。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因素有关,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
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导致暂时性甲亢症状,如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妊娠8-14周,通常随着孕周增加逐渐缓解。妊娠剧吐严重时也可能伴随甲状腺激素水平轻度升高,但多数不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
若孕前已存在格雷夫斯病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妊娠期可能因免疫状态变化导致甲亢加重。这类患者通常伴有突眼、甲状腺肿大等特征,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测呈阳性,需要内分泌科干预。妊娠中期胎盘产生的脱碘酶可能加速甲状腺激素代谢,部分患者会出现甲亢症状复发。
建议孕妇在孕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尤其是有甲状腺疾病史或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心动过速等症状时。确诊妊娠期甲亢后需根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轻度一过性甲亢以观察为主,中重度或免疫性甲亢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物。孕期应避免摄入过量含碘食物,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直至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