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否需要拔除取决于其生长状况和对口腔健康的影响。当智齿出现阻生、错位生长、引发炎症或导致邻牙损害时,通常建议拔除。智齿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的第三磨牙,现代人颌骨空间不足常导致其无法正常萌出。

阻生智齿是最常见的拔除原因。这类智齿因空间不足斜向或水平生长,可能顶撞邻牙牙根,造成邻牙龋坏或牙槽骨吸收。部分阻生智齿会形成牙龈盲袋,食物残渣滞留引发冠周炎,表现为牙龈肿痛、张口困难甚至面部肿胀。对于反复发作冠周炎的智齿,拔除能彻底消除感染源。
完全埋伏的智齿也可能需要预防性拔除。这类智齿虽未萌出,但可能压迫神经管引起下颌麻木,或形成含牙囊肿破坏颌骨。正畸治疗前常需拔除阻生智齿,避免矫正后牙齿再度移位。少数智齿虽位置正常但因清洁困难导致龋齿或牙周病,同样建议拔除以维护口腔健康。

并非所有智齿都必须拔除。正常萌出且咬合功能良好的智齿,若无龋坏、炎症且能清洁到位,可考虑保留。部分垂直阻生智齿若距离神经管较远,经评估后可暂不处理。青少年颌骨尚在发育期,若无症状可观察至18岁后再决定是否拔除。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用对侧牙齿咀嚼软食,按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口腔卫生但避免触碰创口,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日常使用含氟牙膏清洁牙齿,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智齿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