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需注意创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药物使用和观察异常反应。拔牙是常见的口腔治疗操作,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愈合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概率。

拔牙后24小时内禁止漱口刷牙,避免破坏血凝块。可用无菌棉球轻咬创口30-40分钟止血,唾液中含有血丝属于正常现象。48小时后可用温盐水轻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但避免用力吮吸。术后一周内禁止使用吸管,防止负压导致血凝块脱落。
术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24小时内避免过热、辛辣、坚硬食物。3天内建议选择蛋羹、豆腐等软食,用健侧咀嚼。避免饮酒、碳酸饮料及酸性食物,这些可能刺激创面或溶解血凝块。术后1周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拔牙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睡眠时可垫高枕头,减少局部充血。一周内不要游泳、泡温泉或长时间蒸桑拿,高温环境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吸烟患者至少戒烟3天,尼古丁会影响组织修复。

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但避免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的药物。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有助于创面愈合。所有药物均需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肿胀加重、发热或脓性分泌物,需警惕干槽症或感染。创口出血不止或血凝块异常脱落时,应立即用消毒纱布压迫并就医。术后3天肿胀未消退或出现张口困难,可能提示并发症,应及时复诊。正常愈合过程中,创口会逐渐被肉芽组织填充。

拔牙后2-3天是愈合关键期,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避免用手或舌头触碰创面。术后24小时可开始冰敷患侧面部,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有助于消肿。恢复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如使用可吸收缝线通常无须拆线,非吸收缝线需在5-7天后拆除。复杂拔牙或存在系统性疾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复诊。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联系口腔科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