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体征包括肺部啰音和呼吸音异常。典型表现有长期反复咳嗽、晨间咳痰加重、活动后气促,部分患者伴随胸闷或胸骨后不适。

咳嗽是核心症状,初期为间歇性,随病程进展转为持续性。寒冷季节或晨起时症状明显,多伴白色黏液痰。咳嗽机制与气道炎症刺激、黏液分泌增多及纤毛清除功能下降有关。吸烟或接触粉尘后症状常加重。
痰液性状随病情变化,早期为白色泡沫痰,急性加重期转为黄脓痰。每日痰量可达30-50毫升,部分患者出现痰中带血。痰液黏稠度增加与杯状细胞增生、黏液腺肥大相关,严重时可能阻塞小气道。
约40%患者出现呼气性喘息,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支气管黏膜水肿、平滑肌痉挛导致气道狭窄是主要诱因。胸闷多发生于体力活动后,与肺通气功能下降、残气量增加有关,严重时出现静息状态呼吸困难。

典型体征为双肺底湿啰音,咳嗽后可能减轻或消失。病程较长者出现桶状胸、呼吸音减弱等肺气肿体征。部分患者可见杵状指,提示长期慢性缺氧。听诊可发现呼气相延长、干湿性啰音交替出现。
晚期可能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反复感染可导致低热,合并肺心病时出现下肢水肿。这些症状与慢性炎症消耗、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发的代谢紊乱相关。

建议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防寒。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可练习腹式呼吸改善通气功能。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鸡蛋、新鲜果蔬。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出现痰量骤增、发热或呼吸困难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