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瘀斑或畸形。疼痛在活动或受力时加剧,休息后缓解,X线检查可确诊。
1. 疼痛是骨裂最典型的表现,受伤部位出现持续性钝痛或刺痛,触碰或移动患处时疼痛加剧。例如手腕骨裂时握物无力,肋骨骨裂时咳嗽会诱发剧痛。疼痛程度与裂纹大小和位置相关,轻微骨裂可能仅表现为隐痛。
2. 肿胀和瘀血因局部软组织损伤和毛细血管破裂导致,通常在伤后24小时内逐渐明显。脚踝骨裂可见踝关节周围弥漫性肿胀,皮肤发青;指骨骨裂可能伴随甲床下瘀斑。冰敷和抬高患肢能缓解肿胀。
3. 活动受限因疼痛和骨骼结构不稳定引起。例如脊椎骨裂患者弯腰困难,股骨骨裂时无法负重行走。部分骨裂可能出现异常活动或骨擦音,提示需要立即固定处理。
4. 严重骨裂可能导致肢体畸形,如锁骨骨折时肩部下垂,鼻骨骨折出现鼻梁歪斜。开放性骨裂伴随皮肤破损需紧急清创,避免感染。
疑似骨裂应避免患处受力,使用夹板或支具临时固定,尽快就医拍摄X光或CT。治疗方式包括石膏固定4-6周、手术内固定(如钢板、螺钉或髓内钉),配合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钙剂。康复期需渐进式锻炼,如腕部骨裂可做握力球训练,下肢骨裂需拄拐避免过早负重。
骨裂愈合时间因年龄和部位差异较大,儿童通常3-4周恢复,老年人可能需3个月以上。定期复查确保对位良好,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畸形愈合或慢性疼痛,早期诊断和规范处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