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治疗需结合药物、物理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症状。有效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和适度运动,严重病例需考虑手术。
1. 药物治疗是缓解关节炎症状的基础方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能快速减轻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延缓关节破坏。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每年注射次数需控制在3-4次内。
2. 物理治疗能增强关节稳定性。水疗利用浮力减轻关节负荷,水温保持在32-36℃效果最佳。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周3次持续一个月可见效。中医针灸选取犊鼻、阳陵泉等穴位,配合艾灸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3. 运动康复需要科学规划。游泳时水的浮力可减少关节压力,自由泳和仰泳更适合颈椎受累者。骑自行车需调高坐垫减少膝盖弯曲,阻力维持在能连续骑行20分钟的程度。太极拳云手动作能增强下肢肌力,每天练习30分钟可提升平衡能力。
4. 手术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例。关节镜清理术通过微创去除游离体,术后3天可下床活动。截骨术矫正下肢力线,适合60岁以下单侧膝关节病变者。人工关节置换使用陶瓷或金属假体,术后10年存活率达90%以上,需严格预防感染。
关节炎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药物控制炎症的同时,结合运动维持关节功能。体重超标者每减轻5公斤,膝关节压力下降20公斤。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