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早期可通过超声检查、妇科触诊、观察月经异常、关注压迫症状及血液检测等方式发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定期体检和关注身体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能清晰显示肌瘤位置、大小和数量。超声检查无创且灵敏度高,可发现直径1厘米以上的肌瘤。建议育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超声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激素水平异常者。超声检查前需憋尿以提高图像清晰度,检查过程无痛感。
双合诊检查可通过医生手指感知子宫形态和质地变化。肌瘤较大时可能触及子宫表面不规则突起或整体增大。触诊对黏膜下肌瘤敏感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建议女性从25岁起每年接受专业妇科检查,绝经后仍需保持定期检查频率。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可能是黏膜下肌瘤的早期信号。肌瘤导致宫腔面积增大或影响子宫收缩时,会出现明显月经改变。若连续3个月出现月经量超过80毫升或经期超过7天,建议及时就医排查。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引发贫血,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能导致便秘或里急后重。阔韧带肌瘤可能压迫输尿管引发肾积水。这些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泌尿系统或肠道问题。当出现持续盆腔压迫感且排除其他病因时,应考虑子宫肌瘤可能,尤其伴有下腹坠胀感时更需警惕。
血清CA125和血红蛋白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部分肌瘤患者CA125轻度升高,但需与卵巢肿瘤鉴别。长期月经过多者应定期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提示贫血。激素六项检查有助于评估内分泌状态,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促进肌瘤生长。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建议控制红肉摄入并增加十字花科蔬菜。适量有氧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肌瘤扭转。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妇科专项检查,有生育需求者应孕前评估肌瘤情况。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急性下腹痛需立即就医排除肌瘤变性或带蒂肌瘤扭转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