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是一种由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该病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口腔内白色斑块、灼痛感,需通过抗真菌药物及增强免疫力综合治疗。
1. 鹅口疮的病因
遗传因素中,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黏膜屏障功能较弱。环境因素包括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或吸入糖皮质激素后未及时漱口。生理因素涉及老年人唾液减少、婴幼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外伤如义齿摩擦黏膜可能诱发感染。病理因素涵盖糖尿病控制不佳、HIV感染等基础疾病。
2. 典型症状识别
舌面、颊黏膜出现乳白色凝乳状斑块,用力擦除后可见充血创面。可能伴随味觉异常、吞咽疼痛,婴幼儿表现为拒食哭闹。HIV感染者可能出现食管延伸症状,需胃镜检查确诊。
3. 药物治疗方案
局部用药首选制霉菌素混悬液(10万单位/ml),每日4次含漱。克霉唑口腔贴片(10mg)每日3-5次粘贴患处。严重感染需口服氟康唑,首日200mg后每日100mg维持。义齿佩戴者需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消毒。
4. 辅助治疗措施
饮食选择无糖酸奶调节菌群,增加维生素B族摄入。淡绿茶含漱可抑制真菌繁殖。保持口腔湿润,使用含木糖醇的口腔喷雾。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在6.1mmol/L以下。
5. 预防复发要点
抗生素使用期间配合益生菌补充。吸入性激素后必须彻底漱口。婴幼儿奶瓶定期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老年人义齿每晚取出清洁,睡眠时保持口腔无压迫。
鹅口疮复发往往提示潜在免疫缺陷,持续两周未愈或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规范用药同时加强口腔护理,多数患者1-2周可痊愈。哺乳期母亲发现乳头白斑需同步治疗,避免与婴儿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