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表现为瘙痒、红肿、异常分泌物等。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真菌药物或调整生活习惯。
1. 口腔感染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可能伴随灼热感或疼痛。斑块刮除后可见红色创面。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烦躁。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风险较高。治疗可选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或口服氟康唑。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高糖饮食。
2. 生殖器感染
女性阴道感染表现为白色凝乳状分泌物,外阴瘙痒、灼痛,性交或排尿时不适加重。男性包皮龟头可能出现红斑、脱屑。治疗使用克霉唑栓剂或咪康唑乳膏,严重者口服伊曲康唑。穿棉质内衣,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
3. 皮肤感染
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腹股沟易发感染,呈现红色皮疹伴卫星状小脓疱。肥胖者或糖尿病患者多见。局部使用酮康唑乳膏,保持患处干燥。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可预防复发。
4. 消化道感染
食管感染导致吞咽疼痛、胸骨后不适,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内镜检查可见白色伪膜。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或口服伏立康唑有效。避免辛辣食物,少量多餐。
5. 系统性感染
免疫力严重低下者可能出现血液感染,表现为持续发热、寒战。需住院接受卡泊芬净等静脉抗真菌治疗。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预防性用药可降低风险。
白色念珠菌感染症状多样,及时识别并针对性治疗是关键。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控制基础疾病,避免滥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警惕严重感染可能。规范用药同时注意生活调整,多数感染可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