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刚结束又出现出血可能由激素波动、子宫病变或药物影响导致,需排查排卵期出血、子宫内膜息肉或避孕药副作用等因素。
1. 激素水平波动
女性排卵期雌激素短暂下降可能引发子宫内膜少量脱落,表现为月经后1-2周出现点滴出血,持续2-3天。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治疗,观察出血量及周期规律即可。
2. 子宫结构性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肌瘤可能导致异常出血。息肉常见于育龄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确诊,直径>1cm需宫腔镜切除;黏膜下肌瘤可能引起经期延长,可选用米非司酮药物缩瘤或聚焦超声消融治疗。
3. 药物及避孕措施影响
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孕激素,服用后5-7天可能出现撤退性出血;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漏服时也会引发出血。建议固定服药时间,漏服后12小时内补服。
4. 病理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后出血常伴随盆腔痛,需腹腔镜确诊;宫颈病变如接触性出血需TCT筛查。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干扰月经周期,建议检测TSH水平。
持续异常出血超过3个月周期,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50%时,需妇科检查排除恶性病变。记录出血时间、伴随症状及用药史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