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流鼻血可能是鼻腔局部问题或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常见原因包括干燥性鼻炎、高血压、血液病等。关键处理措施为局部压迫止血,反复出血需排查系统性疾病。
1. 鼻腔局部因素
鼻腔黏膜干燥脆弱是儿童和老年人流鼻血的主因。北方冬季暖气房湿度低于30%,导致鼻黏膜皲裂出血。频繁挖鼻、擤鼻涕等机械刺激也会损伤黏膜血管。过敏性鼻炎患者因反复炎症导致血管扩张,轻微触碰即易出血。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湿,出血时捏住鼻翼10分钟压迫止血,严重者可用硝酸银烧灼出血点。
2. 全身性疾病征兆
高血压患者鼻后部血管压力增高可能引发喷射状出血,常见于清晨血压高峰时段。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四肢瘀斑伴鼻衄,白血病患者可能伴随发热、贫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出血时间延长。建议测量血压,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血液科就诊。
3. 肿瘤性病变警示
青少年单侧反复鼻出血需排除鼻咽纤维血管瘤,该病伴随进行性鼻塞。中老年人要警惕鼻咽癌,典型症状包括回吸性血涕、颈部淋巴结肿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能引起间歇性出血伴臭味分泌物。电子鼻咽镜检查和CT扫描能明确诊断,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
持续流鼻血超过20分钟不止或每周发作3次以上,应立即耳鼻喉科就诊。日常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用力擤鼻,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控制血压。维生素C缺乏者建议每日摄入100mg,血管脆弱者可补充维生素K。出血后24小时内避免热水浴和剧烈运动,防止血管扩张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