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运动后或日常活动中,感到肘部外侧疼痛,怀疑自己得了网球肘?网球肘,这个看似简单的病症,却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搞不清它是源于骨头的病变还是筋的损伤。正确认识网球肘的本质,对于缓解疼痛、恢复健康至关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详细探究网球肘的真相。
定义:网球肘,医学上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肘部劳损性疾病。最初因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而得名,实际上,除了网球运动员,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以及经常需要反复屈伸腕关节、旋转前臂的人群,如家庭主妇、砖瓦工、木工等,也容易患上网球肘。
症状表现:网球肘的主要症状是肘关节外侧疼痛,疼痛可向前臂放射,尤其是在用力握拳、伸腕或旋转前臂时疼痛会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握力下降、前臂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骨头是否受损:从发病机制来看,网球肘并非是骨头本身发生了实质性的病变。虽然疼痛部位在肱骨外上髁处,但这并不意味着骨头出现了问题。在正常情况下,骨头具有较强的抗压和抗损伤能力。然而,当肘部长期受到过度的牵拉和摩擦时,附着在肱骨外上髁的肌腱会发生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可能会刺激周围的骨膜,引起疼痛,让患者误以为是骨头疼痛。
骨头在网球肘中的作用:肱骨外上髁是前臂伸肌肌腱的附着点,当我们进行反复的伸腕、旋转前臂等动作时,这些肌腱会不断地对肱骨外上髁产生牵拉。如果这种牵拉超过了肌腱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肌腱损伤和炎症,而骨头本身只是作为肌腱的附着点,起到一个力学支撑的作用。
筋的损伤:这里所说的“筋”,主要指的是前臂伸肌肌腱。网球肘的发病核心就是这些肌腱的损伤和炎症。长期的重复性动作会使肌腱反复受到牵拉和摩擦,导致肌腱纤维发生微小的撕裂和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损伤会逐渐积累,引发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的发展:当肌腱发生损伤后,身体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但如果损伤持续存在,炎症就会持续发展。炎症会导致肌腱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进一步加重疼痛和肿胀。同时,炎症还可能影响肌腱的正常代谢和营养供应,使肌腱的修复变得更加困难。
治疗方法:治疗网球肘的方法有多种。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等。休息可以减少肌腱的进一步损伤,让受损的肌腱有时间恢复;冰敷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药物治疗方面,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使用时需遵医嘱,不可擅自用药。此外,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理疗等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预防网球肘的关键在于避免肘部过度劳损。在进行运动或工作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长时间重复性的动作。同时,要合理安排运动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加强前臂肌肉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腱的承受能力,减少损伤的发生。
通过对网球肘的深入了解,我们知道了它并非是骨头本身的问题,而是前臂伸肌肌腱的损伤和炎症所致。认识网球肘的本质,有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在治疗上,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严格遵医嘱用药。在预防方面,要注意避免肘部过度劳损,加强肌肉锻炼。希望大家都能远离网球肘的困扰,保持肘部健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