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易发病症包括乳腺炎、乳汁淤积、产后抑郁、乳头皲裂和尿路感染,需针对性预防与治疗。
乳腺炎多因细菌感染或乳汁排出不畅导致,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治疗需及时排空乳汁,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可控制感染,严重时需切开引流。哺乳前热敷、调整衔乳姿势可预防。
乳腺导管阻塞引发局部硬块,与哺乳间隔过长或文胸过紧有关。手法按摩配合卷心菜叶冷敷能缓解肿胀,电动吸奶器定时排乳,必要时口服卵磷脂改善乳汁黏稠度。
激素波动与社会角色适应不良为主要诱因,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就医。心理咨询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有效,家人支持与每日30分钟散步有助于情绪调节。
婴儿衔乳不当或皮肤干燥导致乳头裂伤。哺乳后涂抹羊毛脂膏或医用凡士林促进愈合,使用乳头保护罩减少摩擦,严重时暂停亲喂改用吸奶器。
产后抵抗力下降及会阴伤口易引发尿频尿痛。多饮水冲刷尿道,抗生素选择头孢地尼或磷霉素,蔓越莓汁可抑制细菌附着,每日清洗需从前向后。
哺乳期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睡眠不足时优先补觉而非家务,出现发热或情绪持续低落需24小时内就诊。保持哺乳内衣透气干燥,哺乳间隔不超过4小时,每次喂奶后清洁乳头并观察婴儿口腔是否有鹅口疮等感染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