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牛奶能养胃,早上睁眼就来一杯热牛奶当早餐。但胃溃疡患者这么做,可能反而会让胃更难受。这背后的门道,还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1、暂时舒缓的假象
牛奶中的蛋白质能短暂中和胃酸,喝下去那会儿确实感觉舒服。但这种缓解效果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之后胃酸分泌可能反弹得更厉害。
2、刺激胃酸分泌
牛奶含钙量高,钙离子会直接刺激胃壁细胞分泌更多胃酸。空腹状态下这种刺激更明显,相当于给本就受伤的胃黏膜“雪上加霜”。
1、加重黏膜损伤
增加的胃酸会继续腐蚀溃疡面,延缓愈合速度。临床上常见患者越喝牛奶胃痛发作越频繁的情况。
2、引发反酸烧心
多余的胃酸可能反流到食管,那种火烧火燎的感觉,有过经历的人都懂。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3、影响药物效果
有些治疗胃溃疡的药物需要空腹服用,喝完牛奶再吃药会影响吸收。比如某些铋剂会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结合失效。
1、搭配固体食物
把牛奶安排在餐后1小时饮用,或者搭配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能缓冲对胃的刺激。
2、控制温度和量
选择40℃左右的温牛奶,每次不超过200ml。冰牛奶会刺激胃痉挛,过量则会加重负担。
3、优选低脂类型
全脂牛奶的脂肪会延缓胃排空,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更利于消化吸收。
1、温蜂蜜水
少量蜂蜜用温水冲泡,能形成保护膜。注意水温不超过60℃,糖尿病患者慎用。
2、山药小米粥
熬得浓稠的粥品能在胃里形成保护层,特别适合作为早餐主食。
3、卷心菜汁
新鲜卷心菜榨汁含维生素U,对黏膜修复有帮助。但胃肠敏感者要稀释后饮用。
胃溃疡的调养讲究“三分治七分养”,避开空腹喝牛奶这个坑只是第一步。记住一个原则:任何觉得“喝了舒服”的食物都要控制量,给胃留出自我修复的空间。养胃是个慢功夫,耐心点,你的胃会感谢你的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