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其安全性高、疗效独特而选择针灸治疗,但忽视其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取。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针灸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危害,以便大家对此有更全面的认知。
消毒不严格:如果针灸针具消毒不严格,很容易引发感染。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于设备和操作规范有限,可能会出现针具重复使用且没有进行彻底消毒的情况。比如,在一些私人小诊所,为了节省成本,对针具只是简单清洗,没有经过严格的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就会导致诸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感染风险增加。以正规的三甲医院为例,他们都会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消毒的原则,使用一次性针具或者对复用针具进行规范的消毒流程,有效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皮肤感染:针灸时如果刺破皮肤后护理不当,也可能引起皮肤局部感染。例如,针刺后皮肤表面留下微小创口,若患者在短时间内洗澡、沾水,或者用手搔抓针刺部位,就容易使细菌侵入,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化脓。正常情况下,针刺后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不洁物品。
体质因素: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空腹或疲劳状态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晕针。比如,一些体质瘦弱的老年人或者儿童,他们的耐受性较差,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就可能出现晕针情况。另外,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人由于心理压力大,对针刺的反应较为敏感,也容易晕针。
症状表现:晕针时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甚至晕倒等症状。一旦发生晕针,医生应立即停止针刺,让患者平卧,头低脚高,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饮用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如果症状较重,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针刺过深:若针灸医生缺乏经验,针刺过深或者针刺部位不准确,可能会损伤重要组织器官。比如,在颈部针刺时,如果误入颈动脉,就会引起大出血;针刺胸部穴位时,如果深度把握不当,可能会刺破肺脏,导致气胸。正规的针灸医生在进行治疗前都会对穴位的解剖结构有清晰的了解,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和角度,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神经损伤: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也有可能出现。当针刺到神经时,患者会感觉突然的放电样疼痛或麻木感,严重的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局部感觉减退或肌肉运动障碍。一般来说,轻微的神经损伤在数周或数月内可以逐渐恢复,但较为严重的损伤则可能需要进行专门的治疗。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