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肝胆湿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张仲景的经方历经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言而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张仲景针对肝胆湿热的方子以及在现代如何合理应用这些经方和确定剂量。
方剂组成: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由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组成。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要药;栀子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大黄则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作用。
现代剂量应用: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茵陈一般用15-30克,栀子用10-15克,大黄用6-10克。该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对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身目发黄、小便短赤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例如,在一些肝胆疾病引起的黄疸患者中,合理应用茵陈蒿汤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轻黄疸症状。

方剂组成:栀子柏皮汤同样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栀子十五个、甘草一两、黄柏二两组成。栀子清热泻火,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剂量应用:现代剂量方面,栀子一般用10-15克,甘草用3-6克,黄柏用10-15克。此方可用于治疗热重于湿的黄疸,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发热、口苦、胁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一些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现肝胆湿热之象,可在辩证的基础上应用栀子柏皮汤。
方剂组成:大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组成。柴胡和解少阳,黄芩清热燥湿,芍药缓急止痛,半夏降逆止呕等。
现代剂量应用:现代应用时,柴胡用10-20克,黄芩用10-15克,芍药用10-15克,半夏用6-10克,生姜用10-15克,枳实用10-15克,大枣用3-5枚,大黄用6-10克。大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对于肝胆湿热伴有肠胃积滞的情况较为适用,如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出现胁痛、口苦、腹胀、便秘等症状时,可使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