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 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 中医火法与水法简介

发布者:严严妹妹 时间:2015-4-28 13:40

《伤寒论》中凡是治疗失误而使疾病性质或程度发生变化,统称为“逆”,所以变证的治疗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误用汗、吐、下法产生的变证有很多,而只有误用水法和火法误治的变证,称为水逆或者火逆。

所谓水法,就是以冷水或者热水,采用灌、潠、洗等方法治疗伤寒发热,如《伤寒论》中第75条“……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及白散方后注:“……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等原文,记载了用灌、潠、洗等方法退热,造成的各种变证。灌,有强行使喝下的意思,如《韩非子·说疑》中有:“不能饮者以筒灌其中”句子,即强令大量饮入热水,藉以强迫出汗退热。潠,即冷水淋浴,以冷水淋浴,对于高热病人,一则意欲物理退烧,一则意欲激发人体能量,达到出汗退热的目的;洗,即泡热水澡,以泡热水澡的方式强迫出汗退热。利用这些水法,偶尔也有能够出汗退热,治愈发热性疾病的,但其出汗的程度难以控制,非太过即不及,很多容易产生一种叫作“水逆”的变证。水逆,其表现多为“喘”、“烦”、“意欲饮水,反不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肉上粟起”等,可以相兼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所谓火法,是指当时人们以火热强迫取汗以达到治疗伤寒的一种方法。根据文献记载,火法包括了捂法、熏法、熨法、灸法、烧针、温针等等。

捂法,就是利用辅助物品,捂紧病人,使其热量不能发散而强迫出汗,类似于现代用被子捂汗。最典型的捂汗是一种热蒸捂汗,其方法大略是:将湿地掘出长、宽、深的尺度略大于病人的长坑,然后以木柴置坑中点燃,将坑底及周围泥土烧热,立即除去灰烬,以鲜桃树叶子铺垫,置病人于坑中,周身盖满桃叶压实,待病人大汗出后,除去桃叶,将息护理。以此法治疗伤寒头痛、发热、恶寒的表证。《汉书·苏武传》有“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的记载,即是此类火法迫汗的例子。

熏法是利用点燃柴草烟熏的方法,促使病人出汗。该法现代还有医疗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的人们,经过改良加入硫黄用来治疗疥疮。其方法是掘地并垒砌如地锅灶形状,上立芦席成圆筒状,病人站立芦席筒中,从脖子处以下封严实,点燃灶中柴草,用烟熏病人的周身,以耐受并汗出为度。用该方法治疗疥疮时,将柴草上撒适量的硫黄,然后烟熏疥疮病人,然后将其所接触之衣被、用品皆用此法烟熏,达到不再重复感染复发的目的。

熨法是将陶砖或陶瓦置火中烧热,取出后快速在水中沾一下拿出,以布帛包裹,取其热度熨烫病人的背部或其他相关部位,类似于现代的物理疗法的各种理疗,以此来迫使病人出汗。

烧针就是将针灸针置火上烧红,立即刺入相关穴位或者部位,达到迫使病人出汗的目的。

温针即将针灸针刺入相关部位或部位,然后加热针柄,使热气传递到体内,借以发汗。

捂、熨、熏等方法现在已经基本无人使用,而烧针、温针还有人偶尔用用,灸法目前则是一种常用的治病方法,但大多不用灸法治疗外感了。

《伤寒论》中记载了上述多种不同的火法发汗,同时在第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第113条:“……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笼统地提出“火迫”、“火劫”、“被火”等误治方法,其实际都是使用了上述的火法,只是不知道是其中的哪一种。火法迫汗退热,由于其度更难把握,所以比起水法来,引起的变证更多。火逆的表现尤为复杂,以神、色异常表现为主,比如发黄、烦躁、惊狂、谵语等,且极易波及血分。

不管是任何一种火法,在当时医疗条件简陋的背景下,都起到了治疗伤寒病的作用,但因其汗出程度难以控制,所以往往因为迫汗而造成诸多变证,使用火法而造成的变证,在原文中称之为“火逆”。由于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病情等等都各不相同,所以火法造成的火逆证也就有千变万化,其治疗和预后也千差万别。

火法是为迫汗而设,汗为心之液,生于阴而出于阳,阳加于阴而谓之汗,所以火逆证多为心阳损伤,但也有损伤津液和营血的。

火逆证作为一类证候在《伤寒论》第110条至第119条中提出,可见当时火法应用非常普遍。在这10条原文中,①介绍了火法的种类,分别有熨法、熏法、灸法、烧针、温针,同时也提到了火劫、火迫,此二者是对火法的笼统说法,大致是说用火法劫汗、迫汗,而不一定局限于火法中的某一种。②提出了火逆证的病机,均为伤及阴津或者阳气,犹以损伤心阳之气最为常见,所以其症状表现多在阴津不足或心神失常方面。③治疗方面仅就心阳受伤提出了补益心阳、重镇安神或者平冲降逆的治疗大法,而对阴津损伤者除了期待机体自行恢复外,没有给出方药,后世多以养阴生津清热为法。

相关阅读

  • 黄芪的4大功效与作用,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黄芪的4大功效与作用,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你是否听说过黄芪这味中药?它可是中医界的明星药材。黄芪在诸多的中医典籍中都有详细记载,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黄芪也常被人们用来养生保健。但你知道黄芪具体能为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益处吗?又有哪 ...
    08-28
  • 藿香正气水滴到肚脐眼里,有啥效果
    藿香正气水滴到肚脐眼里,有啥效果
    夏日炎炎,中暑、肠胃不适等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藿香正气水作为一种传统的中成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而一种特别的使用方法——将藿香正气水滴到肚脐眼里,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肚脐是人体的一个特殊部 ...
    08-28
  • 陈皮的5大功效作用与主治,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陈皮的5大功效作用与主治,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你是否知道,在厨房的调料罐里,在传统的中药房里,有一种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凡价值的东西——陈皮。它经过岁月的沉淀,蕴含着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陈皮的5大功效作用与主治,同时也会提醒大家 ...
    08-28
  • 黄精药材有什么功效?哪些人不宜吃?
    黄精药材有什么功效?哪些人不宜吃?
    在追求健康养生的今天,中药材成为了众多人的选择。黄精作为其中备受瞩目的一员,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生长于山林之间,汲取天地之精华,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享用这味药材。了解黄精的功效 ...
    08-28
  •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和主治一览,使用麦冬有哪些禁忌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和主治一览,使用麦冬有哪些禁忌
    你是否听说过麦冬?这味看似普通的中药材,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健康价值。它在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无论是调理身体还是治疗疾病,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那么,麦冬具体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它主要针对哪些病 ...
    08-28
  • 党参的4大功效与作用,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党参的4大功效与作用,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党参作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一直被广泛应用。无论是在中药方剂中,还是日常的养生食疗里,都能看到党参的身影。然而,党参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功效与作用呢?又有哪些人不适合食用党参呢?接下来,让我 ...
    08-28
  • 马齿苋的4大作用和功效,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马齿苋的4大作用和功效,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你是否在野外见过马齿苋这种植物?它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健康价值。马齿苋在民间早已被熟知,有着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但你真的清楚它的作用和功效吗?又是否知道哪些人不能吃马齿苋呢?接下来,让我们揭开 ...
    08-28
  • 天麻的3大功效作用与主治,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天麻的3大功效作用与主治,提醒:这3三类人不宜吃!
    天麻,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它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闻名于世,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天麻。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揭开天麻的神秘面纱,介绍它的三大功 ...
    08-28
  • 舌苔厚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从生活习惯找答案!
    舌苔厚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从生活习惯找答案!
    你是否有过对着镜子突然发现自己舌苔厚白的经历?其实,舌苔的状态就像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一面镜子,而舌苔厚白常常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在背后“捣鬼”。通过对生活习惯的细致分析,我们能够找到引发舌苔厚白的根源。接 ...
    08-27
  • 舌苔厚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日常因素不可忽视!
    舌苔厚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日常因素不可忽视!
    你是否有过对着镜子伸舌头,惊讶地发现舌苔变得厚白的经历?舌苔的状态其实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舌苔厚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从饮食习惯到生活作息,从疾病因素到口腔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