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 中医常识

什么是水液停聚证?

发布者:蓝叶雯 时间:2011-5-24 10:38

(一)水肿

【概念】体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称为水肿。

临床辨证,首先区分阳水与阴水,以明虚实。

1.阳水 水肿性质属热、属实者为阳水。多因外感风邪或水湿浸注,或湿热内蕴,或疮疖余毒未尽等因素引起。临床常见两个证型:

(1)风水相搏证

【概念】指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多由外感风邪,肺卫受病,宣降失常,通调失职,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溢肌肤而成。

【临床表现】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来势迅猛、皮肤薄而亮,并兼有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兼见咽喉肿痛,舌红,脉象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骤起眼睑头面先肿,并兼表卫症状为审证要点。

(2)湿邪困脾证

【概念】水湿浸淫,脾土受困、运化失职,水泛肌肤而致水肿。

【临床表现】全身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困倦,小便短少、脘闷纳呆、泛恶欲吐、舌苔白腻,脉沉,若化热则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全身水肿及脾胃症状为审证要点。

2.阴水 水肿性质属虚、属寒者为阴水。多由病久正虚、劳倦内伤,或阳水失治、误治转化而致。

【临床表现】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脘闷腹胀,纳呆便溏,面色 白 ,神倦肢困,舌淡,苔白滑,脉沉。

或水肿日益加剧,小便不利,腰膝痠冷,四肢不温,畏寒神疲,面色 白或灰滞,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升清降浊,均能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泛溢肌肤,而为阴水。脾虚水肿,久延不愈,伤及肾阳,或肾阳亏虚,开合不利,水液不能排泄,均能成为阴水。肾阳虚的水肿,较脾虚水肿更为严重,故肿势日益加剧。

(二)痰饮

痰和饮均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稠者为痰,稀者为饮。二者虽属同类,临床表现则各异。

1.痰证

【概念】指水液凝聚而质稠,停于身体各部所引起的病证。

痰之成因非一,有因阴虚火炎,上迫于肺,肺气热则煎熬津液,凝结成痰;有因情志失调,五志化火,津液受灼而痰凝;有因脾胃虚弱,或饮啖过度,致使脾失健运,水液壅滞成痰;有因肾虚水泛,久而成痰;有因外感六淫,使肺脾升降之机失常,水液内聚成痰。

【临床表现】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咯痰,呕吐痰涎,脘痞纳呆,恶心,眩晕,神昏癫狂,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瘿瘤,痰核乳癖,喉有异物感,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

【辨证要点】痰之症状,变幻不一。因痰或咯吐外出,或凝滞胸膈,或留聚肠胃,或流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 ,随气升降,遍身无处不到,故症状千变万化。种种怪症,皆痰所为,古人曾有怪病皆属于痰之说。总之,痰可分有形、无形两类。有形易于辨别,如咯痰、呕吐痰涎、喉间痰鸣、痰核、大便粘稠如涕等。无形难以确诊,如失眠、癫狂、眩晕、喉间如梗、胸闷短气、脘痞、肢麻不遂等。在临床时,可据症状结合舌苔腻、脉滑等来确诊。

痰证临床表现复杂,故有“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等说法。从现代医学而言,许多精神、神经疾患的症状异常复杂,如癫痫、癔病、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神志不清等 ,多与中医学的痰证,尤其是无形之痰有关。故在临床时,上述疾病只要具有吐痰涎或痰鸣和苔腻脉滑的症状,均可以从痰论治。

2.饮证

【概念】指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胃肠、心肺、胸胁等处所致的证候。

饮的形成,可直接由外邪侵袭,影响脏腑对水液的气化,以致水液停聚而产生;或因中阳素虚,或复因饮食不慎、外邪内侵,以致水液转输、敷布发生障碍,从而停聚为病。

(1)饮留胃肠证

【概念】指寒饮留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金匮要略》称此为狭义之痰饮。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涎、肠间水声漉漉、头目眩晕、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滑。

【辨证要点】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恣饮无度,或劳倦内伤,脾胃受损,中阳不振,脾失健运,水停为饮,留滞胃肠而成。本证以胃肠有水声,脘腹胀满为审证要点。

(2)饮停于肺证

【概念】指寒饮壅阻于肺,肺失肃降所表现的证候。《金匮要略》称此为支饮。属内科肺胀病。本证多因脾肾阳虚,伏饮内停,遇寒则发,缠绵难愈。

【临床表现】咳喘上逆,胸闷短气,倚息不得平卧,喉中痰鸣,痰多清稀如水或呈泡沫状,甚则心悸浮肿,舌淡苔白滑,脉弦或紧。

【辨证要点】审证要点是喘咳、吐清稀泡沫痰。

(3)饮停胸胁证

【概念】指水饮停于胸胁,气机受阻,表现为胸胁饱胀,咳唾引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为"悬饮"。本证多因中阳素虚,气不化水,水停为饮,或因外邪侵袭,肺失通调,水液运行输布障碍,停聚为饮,流注胁间而成。

【临床表现】胸胁胀闷疼痛,咳唾痛甚,肋间饱满,气息短促,或眩晕,身体转侧或呼吸时胸胁部牵引作痛,舌苔白滑,脉沉弦。

【辨证要点】本证以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为审证要点。

相关标签: 聚证

相关阅读

  • 肝胆湿热下焦的症状有哪些(下焦症状详解)
    肝胆湿热下焦的症状有哪些(下焦症状详解)
    下焦在人体中主要包括肾、膀胱、大肠等脏腑,肝胆湿热影响到下焦时,会对这些脏腑的正常功能产生干扰。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究肝胆湿热下焦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由于湿热之邪下注膀胱,膀胱气化 ...
    10-28
  • 肝胆湿热会出汗多吗(出汗异常的原因分析)
    肝胆湿热会出汗多吗(出汗异常的原因分析)
    了解出汗异常的原因对于我们关注自身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深入探究肝胆湿热与出汗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导致出汗异常的因素,我们能够更好地察觉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身体健康。下面让我们一同 ...
    10-28
  • 体弱气虚可以跑步吗(有氧运动的强度控制)
    体弱气虚可以跑步吗(有氧运动的强度控制)
    体弱气虚可能表现为容易疲劳、气短、精神不振等症状,这让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身体比较脆弱,不适合进行跑步这样相对激烈的运动。然而,适当的有氧运动对于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了解体弱气虚人群 ...
    10-28
  • 体弱气虚可以艾灸吗(灸法补气的穴位选择)
    体弱气虚可以艾灸吗(灸法补气的穴位选择)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艾灸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艾灸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相对安全的特点,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尤其是对于体弱气虚的人,艾灸或许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 ...
    10-28
  • 体弱气虚能刮痧吗(耗气伤血的潜在风险)
    体弱气虚能刮痧吗(耗气伤血的潜在风险)
    很多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往往会考虑采用刮痧来缓解症状,但对于体弱气虚者而言,盲目刮痧可能不仅无法改善身体状况,还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了解体弱气虚与刮痧之间的关系,明确耗气伤血的潜在风险,能够帮助这部分人 ...
    10-28
  • 体弱气虚能拔罐吗(泻法为主的禁忌情况)
    体弱气虚能拔罐吗(泻法为主的禁忌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因为身体不适而选择拔罐来改善症状。但对于体弱气虚者而言,盲目拔罐可能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体弱气虚能否拔罐以及泻法为主的禁 ...
    10-28
  • 体弱气虚怎么选择保健品(认清成分避免盲目)
    体弱气虚怎么选择保健品(认清成分避免盲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专家指出,选择保健品不能只看广告宣传,更要认清其成分,结合自身的体质和需求来挑选。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体弱气虚人群在选择保健品时需要注意的要点。了解常见有效成分人参:人 ...
    10-28
  • 女人体弱气虚可以泡什么药浴(艾叶生姜浴配方)
    女人体弱气虚可以泡什么药浴(艾叶生姜浴配方)
    那么,艾叶生姜浴具体有哪些好处?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艾叶生姜浴的配方及相关知识,帮助女性朋友们通过药浴来调养身体,增强体质。艾叶生姜浴对体弱气虚女性的益处温通经络:艾叶和生 ...
    10-28
  • 女人体弱气虚怎么运动调理(经期运动注意事项)
    女人体弱气虚怎么运动调理(经期运动注意事项)
    身体虚弱、气虚的女性往往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通过科学的运动来增强体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是经期的运动安排,需要格外谨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通过运动来调理体弱气虚,并掌握经 ...
    10-28
  • 肝胆湿热会影响消化吗(消化影响与调理)
    肝胆湿热会影响消化吗(消化影响与调理)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肝胆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出现肝胆湿热的情况时,身体的内环境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波及到消化系统。那么,具体是如何影响的,又该如何进 ...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