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

春季养肝 当心掉入这些养肝误区

发布者:江泉竹月 时间:2017-4-10 09:07

春季养肝不能盲目吃酸,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调养;运动有助于升发阳气,有益肝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结合四季时序变化来养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春季大自然阳气升发,除了顺应天时养护好体内的阳气外,根据中医的五脏调养法——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眼下养肝正当时。

提到养肝,很多人各有心得,比如按中医“五味入五脏”的理论,酸味入肝,所以有人提醒养肝多吃酸;又如运动升阳,多动多发汗助排毒减轻肝脏负担……但专家提醒,养生应因时因人而异,这个时节多吃酸味,对肝阴虚者可能是“补”,对肝火旺的人可能是“火上浇油”。不根据个体辨证来养肝,很可能落入误区。

注意养肝误区

误区1:酸味补肝,多多益善?

讲到养生,吃什么一向是大家关心的主题之一。中医有“五味入五脏”之说,将食物分苦、酸、甜、辣、咸五味,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认为“酸味补肝”。提到饮食养肝,关注养生、对中医理论有一定了解的人会联想到多吃些酸味食物,最常见的如乌梅、山楂、柠檬、橙、橘等水果以及醋等。所以,春季有不少人选用这些酸味食物直接吃或用来作为调料入菜提味,认为以此“补肝”,多多益善。

“酸味入肝是没错,但认为春季养肝应多吃点酸,却是一知半解,容易落入误区。”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说,酸味食物有助收敛肝阴,对于肝阴虚的人群,春季养肝适当吃些酸味食物,使阴血更足。但从门诊的观察来看,有不少人是肝火过旺,如果再用酸味补肝,无异于“火上浇油”,反易因肝火过旺容易伤脾,影响胃肠功能,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就建议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性味甘平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红薯、南瓜、栗子、山药等,无论肝火旺还是肝阴虚的人群都可以适当多吃都有助健脾。

误区2:春天养肝升阳多吃温补物?

很多注重养生保健的街坊都熟知中医“春夏养阳”的理念,落实到饮食上,认为养阳应该多吃些温补的食物,像羊肉、狗肉或一些辛辣的菜,这种想法靠谱吗?

如果是处在冬春之交、早春时节,大自然余寒未尽,适当吃些温热食物有助祛寒升阳,但羊肉等太过温补的食物一般宜在冬天大寒时节吃。对肝气郁结体质的人,春天最好吃些有助疏散肝气的应节时蔬,如韭菜、香菜、生姜、香椿等,也有助于升发体内阳气、起到养肝的作用,但肝火旺的人不适合食用。

误区3:运动多出汗,排毒更益肝?

春暖花开,在大好的春光中,人们的运动热情比冬天不知要高涨多少倍。很多人也认为多运动多出汗,也是一种“排毒”的方式,可减轻肝脏代谢的负担。

运动确实有助体内阳气的升发,对肝脏有好处。每周最好能坚持5天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有助于脂肪肝的防治。不过,每次运动最好控制在单次时间40~60分钟、运动时最高心率不超过(180-年龄),避免运动太久太激烈、出汗太多,耗伤阴血,反而伤肝。

误区4:“夜卧早起”,春天熬夜不要紧?

《黄帝内经》论及春季养生,提到“夜卧早起”,难道春天适当熬夜就不要紧了?

这是相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而言的。比起冬天,春天天色亮得早、黑得晚,所以《黄帝内经》中,冬季夜长日短,养生起居是“早卧晚起”;立春过后日长夜短,顺应天时就应“夜卧早起”,助体内阳气升发。此中的“夜”是指太阳下山、天黑之后。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人一年四季夜生活丰富,熬夜的人越来越多。因工作需要或是沉迷于娱乐当中,“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日夜颠倒的“夜猫子”并不少见。

除非是工作原因,实在迫不得已,建议晚上不要超过11时入睡。熬夜最伤肝,偶尔熬夜一两次问题不大,但尽量早睡、保证每晚有6~8个小时的连贯睡眠,是最管用又切实可行的养肝之法。

春季养肝方法

1、青色食物入肝

药物中的青蒿、青皮都是入肝经的。食物中的青菜也大多入肝胆,如仙人掌,青柠檬,青黄瓜等,当季蔬菜中的韭菜、茼蒿、菠菜、香椿等都是餐桌上的美味春芽。麦苗色青,还是治疗黄疸的良药。在口苦口干比较明显时,如果不是血虚所致的虚火,可食用黄瓜、绿豆等都有清肝火、解毒的效果,但虚热以养阴血为主,阴血足则火自然敛降。

2、早睡眠以养肝

夜卧则血归肝,根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子时(23:00~1:00)属胆经循行时段,丑时(1:00~3:00)属胆经循行时段。因此应早睡眠,特别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以利于肝胆的养护。肝病患者特别应注意保证睡眠,以使血能归肝,使药物能更好的发挥治疗效果。女性养生以养血为主,如果经常熬夜常常会阴血亏虚,造成面色萎黄、失眠多梦、月经量少等肝血亏虚的症状。

3、戒忿怒以养肝

肝主怒,怒能伤肝,情绪舒畅方能养肝。《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4、补肾方能养肝

肝肾同源,黑芝麻补肾,又能补肝血,就是因为水能生木,补肾方能养肝。这就是中医“虚则补其母”的治疗方法。

5、饮食清淡,少食辛辣

辛辣伤血,故肝病的人不宜吃的过辣过咸,豆制品也在慎食之列。豆本身属肾,外形又极象肾脏,所以补肾又可补肝,但对肝肾的压力也重,故不宜多食。

中医一向尊崇天人合一的精神,在治疗的同时辅以正确的日常调养,将会相得益彰。

相关标签: 护肝 养肝方法 养肝

相关阅读

  • 需要先入锅煎煮的中药是
    需要先入锅煎煮的中药是
    需要先入锅煎煮的中药主要有附子、乌头、半夏、天南星、细辛等。这类药材多具有毒性或刺激性,通过先煎可降低毒性、增强药效或改变药性。1、附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含乌头类生物碱,需先煎30-60分钟 ...
    10-25
  • 喝中药肺部肿瘤缩小了
    喝中药肺部肿瘤缩小了
    中药辅助治疗可能通过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生长等机制对肺部肿瘤产生抑制作用,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结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1、免疫调节:部分中药如黄芪、灵芝含多糖成分,能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增强机体抗 ...
    10-25
  • 喝了番泻叶拉肚子怎么办
    喝了番泻叶拉肚子怎么办
    饮用番泻叶后腹泻可通过调整剂量、补充水分、饮食调理、穴位按摩及必要时就医缓解。1、剂量调整:番泻叶含蒽醌类成分刺激肠道蠕动,过量使用易引发水样便。初次建议3-5克沸水冲泡,观察排便反应后增减。连续使用不超 ...
    10-25
  • 太瘦了中医能调理好吗
    太瘦了中医能调理好吗
    太瘦可以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饮食调养、运动辅助和心理调节。1、中药调理:中医认为太瘦可能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有关,常用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健脾,配合当归、熟地黄等补血 ...
    10-25
  • 吃番石榴会加重便秘吗
    吃番石榴会加重便秘吗
    适量食用番石榴通常不会加重便秘,反而可能改善排便。番石榴富含膳食纤维和鞣酸,其影响主要与食用方式、个体体质及摄入量有关,关键因素包括成熟度、果皮处理、搭配饮食、基础疾病和食用量。1.成熟度差异:未完全成 ...
    10-25
  • 吃金匮肾气丸没禁欲会怎样
    吃金匮肾气丸没禁欲会怎样
    服用金匮肾气丸期间未禁欲可能减弱药效或加重肾虚症状,需结合节制房事、调整作息、配合食疗、观察身体反应及必要时复诊。1、药效减弱:金匮肾气丸以温补肾阳为主,房事过度耗损肾精,与药物补益作用相抵消。频繁泄 ...
    10-25
  • 补血养颜的茶有哪些
    补血养颜的茶有哪些
    补血养颜的茶主要有当归红枣茶、桂圆枸杞茶、玫瑰花茶、黄芪党参茶、桑葚菊花茶等,适合气血不足、面色萎黄的人群日常饮用。1、当归红枣茶:当归补血活血,红枣健脾益气,两者配伍可改善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量 ...
    10-25
  • 金匮肾气丸服用多久合适
    金匮肾气丸服用多久合适
    金匮肾气丸一般建议连续服用1-3个月,具体疗程需根据肾阳虚程度、体质差异、症状改善情况、用药反应及医生指导综合调整。1、肾阳虚程度:轻度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增多,通常服药1个月可见效;中度伴随畏寒肢 ...
    10-25
  • 什么食物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什么食物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食物包括山楂、黑木耳、生姜、红糖、玫瑰花等,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化解淤血、消除肿胀达到调理效果。1、山楂:山楂富含黄酮类物质和有机酸,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中医认为其 ...
    10-25
  • 0.5cm肾结石吃药多久能排出来
    0.5cm肾结石吃药多久能排出来
    0.5厘米肾结石通过药物治疗通常需要2-4周排出,实际时间受结石位置、输尿管条件、饮水量、药物选择及个体代谢差异影响。1、结石位置:位于肾盂上盏的结石排出时间较长,需随尿液逐渐移动至输尿管;若结石已进入输尿 ...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