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

中医教你冬季如何养生?

发布者:蓝叶雯 时间:2010-10-25 09:57

一、精神养生保健法

中医专家认为, 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黄帝内经》中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意思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冬季时节,寒风凛冽,万物凋零,容易引起人们的悲伤之感,有的人会变得郁郁寡欢,百无聊赖,精力和体力明显衰退 一旦冰雪融化、大地回春,这些症状又会自行消失,情绪和精力也恢复了正常,这种病症被称为冬季抑郁症。近年来,这种病的发生有逐年增加趋势。

冬季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每到冬季就出现悲伤、忧郁、沉闷的情绪,自觉全身疲惫,整日无精打采,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或睡眠质量差,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该病对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可使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目前,认为冬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变化,从而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

防治冬季抑郁症的关键是增加日光照射的时间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或运动,对防治冬季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因为日光可以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合成与分泌,而5-羟色胺这种神经介质对提高人体的愉快情绪和改善睡眠都非常有益。

散步和运动还能对脚掌穴位(如涌泉穴等)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让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得到有效的调节,并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人的体力和精力,使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治疗。此外,经常听听轻松悦耳的音乐,多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读些健康向上的书籍,能够有效地防治冬季抑郁症.

二、起居养生保健法

起居养生保健方法的原则是 早睡晚起,避寒保暖,空气新鲜。中医专家解释道,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冬季清晨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因夜间温度下降而沉降于地表,只有待太阳出来,地表温度升高后,才能升高向空中散去。特别是冬季的清晨常常有雾,雾天不仅给交通造成不便,也能损害人体的健康,自古就有 秋冬毒雾杀人刀之说。

据测定,雾滴中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雨滴高出几十倍。如果冬季清晨在雾天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势必加深、加快,会更多地吸入雾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眼结膜炎等诸多病症。

在日常生活方面要注意避寒保暖。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要适宜,室温以18℃~25℃最合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室内温度过高,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 室内温度过低,人体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应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颈部、背部和脚。一要注意颈部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且不易治愈,仔细观察一下,原来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颈部,使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气管所造成的,而改换高领服装并加用毛围脖后症状便消失了。二要注意背部保暖。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注意背部保暖,宜穿棉背心,睡时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侵袭,以免损伤阳气。三是注意脚的保暖。足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与人体十二经脉、脏腑、气血相联系。

常言道 寒从脚下起,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脚的保暖很重要。除了白天注意对脚的保暖外,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

三、饮食养生保健法

饮食养生保健方法的原则是 多食温热,少食寒凉。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中医专家强调,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

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

他还介绍了适合冬季食用的食疗方

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参归羊肉 红参10克,当归20克,羊肉500克,调料少许。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红参、当归、调料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用慢火炖煮1~2小时,待水耗干、羊肉熟烂时停火食用。有益气补血、强体抗寒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相关阅读

  • 中医认为老年人拉肚子的病因
    中医认为老年人拉肚子的病因
    老年人腹泻在中医视角多因脾肾阳虚、饮食失节、外感湿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所致。1、脾肾阳虚:年老体衰易致脾肾阳气不足,脾失健运则水谷不化,肾阳亏虚则五更泄泻。治疗需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减,艾灸关 ...
    11-03
  • 胃不好怎么调理最有效方法
    胃不好怎么调理最有效方法
    胃不好可通过饮食调整、中药调理、穴位按摩、情绪管理和规律作息等方法综合改善。1、饮食调整:胃部不适多与饮食习惯相关,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选择易消化食材如小米粥、山药羹、南瓜泥。定时定量进食,每 ...
    11-03
  • 燕窝煮好了怎么保存
    燕窝煮好了怎么保存
    燕窝煮好后需密封冷藏保存,关键方法包括分装冷藏、避免污染、控制温度、短期食用、复热技巧。1、分装冷藏:煮好的燕窝冷却至室温后,按单次食用量分装至密封玻璃容器中,避免反复解冻。冷藏温度需保持在0-4℃,可保 ...
    11-03
  • 高血压吃什么食物降得快最好
    高血压吃什么食物降得快最好
    高血压患者可通过芹菜、山楂、黑木耳、海带、香蕉等食物辅助调节血压,这些食材具有平肝清热、活血化瘀、软化血管等功效。1、芹菜:芹菜富含芹菜素和钾元素,能扩张血管、促进钠盐排泄。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归肝经 ...
    11-03
  • 板栗补肾效果明显吗
    板栗补肾效果明显吗
    板栗具有一定补肾效果,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归脾、胃、肾经,主要通过补益肾气、强健腰膝发挥作用。补肾效果与个体体质、食用方法、配伍药材等因素相关,常见搭配方式有板栗炖鸡、板栗粥、五香板栗等。1、肾气亏虚 ...
    11-03
  •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好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好
    湿热体质调理可选用清热祛湿类中药,常见药物包括龙胆泻肝丸、茵陈蒿汤、二妙丸、四妙丸、藿香正气散。1、龙胆泻肝丸:针对肝胆湿热证,症见口苦咽干、头晕目赤。方中龙胆草、黄芩清肝胆实火,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 ...
    11-03
  • 中医治疗鸡眼的效果好吗
    中医治疗鸡眼的效果好吗
    中医治疗鸡眼效果显著,通过外治法、内调体质、药敷疗法、针灸刺激、日常护理五方面综合干预。1、外治法:鸡眼多因局部长期摩擦压迫导致角质增生,中医采用鸦胆子、乌梅等腐蚀性药材捣烂外敷,软化角质层后逐步剔除 ...
    11-03
  • 肠道有湿热怎么调理
    肠道有湿热怎么调理
    肠道湿热可通过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中医方法调理,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节、外感湿邪、脾胃虚弱、情志失调、久病伤津。1、饮食调理:肠道湿热多因过食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导致。建议食用薏苡仁粥:取薏苡仁30克、赤小 ...
    11-03
  • 陈醋到底养肝还是伤肝
    陈醋到底养肝还是伤肝
    陈醋对肝脏的影响需辩证看待,适量食用可疏肝解郁、促进消化,过量则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关键因素包括食用量、体质差异、配伍食材、醋的酿造工艺以及肝功能基础状态。1、食用量:每日10-30毫升陈醋属于安全范围,所含 ...
    11-03
  • 女性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女性食补核心)
    女性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女性食补核心)
    食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气血方法,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调理身体。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补气血功效,了解这些食物的特点和食用方法,能让女性更好地通过饮食来补气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女性补气血的最佳 ...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