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

中医:疲劳是五脏失调的表象

发布者:十月南山 时间:2009-11-9 16:33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观疲倦感并不一定是机体疲劳,有时无疲倦感觉,而机体却已进入疲劳状态。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个别器官疲劳,常发生在仅需个别器官或肢体参与的紧张作业,如打键盘等。

②全身性疲劳,繁重体力劳动所致,常有特殊的感觉与行为,如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疲乏和嗜睡等。

③智力性疲劳,持续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引起,其特点为头昏脑胀、全身无力、嗜睡或失眠、易激动、肌肉松弛。

④技术性疲劳,多见于脑体并重,且神经精神相当紧张的作业,如驾驶。疲劳还可以分为精神疲劳和神经疲劳,也可分为肌肉的、代谢的、情感的、环绕的疲劳以及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还有所谓心脏疲劳、视疲劳等。

中医药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疲劳问题,现在仅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

概念及致病因素中医称疲劳为“懈怠”、“劳倦”、“疲乏”,属“虚劳”、“虚损”范畴,认为疲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有以劳倦,形气衰少”。虚指人体脏腑气血亏损,“精气夺则虚”。

疲劳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论虚损病源》中分析到:“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或劳于名利……或劳于色欲……或劳于疾病。”但最常见的原由还是“过劳”,即过度劳累。《济生方·诸虚门》认为:“五劳六伤之证……多由不能摄生,始于过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劳伤是因为不能保养好身体,过度消耗体能引起的。

分类:中医将疲劳分为“五劳”、“六极”、“七伤”

1.五劳

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素问·宣明五气篇》对体力性疲劳归纳为五劳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用眼会引起视疲劳;过分懒散会使精神不振;坐的时间太长或是保持静态的时间太长而不运动,肌肉就会松软而不坚实;持续站立、行走而得不到休息,就会引起筋骨肌肉疲乏、酸软。

2.六极

六极指疲劳引起的六种较为严重的机体病理变化,包括筋极、脉极、肉极、气极、骨极、精极。严用和《济生方·论五劳六极证治》称:“盖劳力谋虑成肝劳,应乎筋极;曲运神机成心劳,应乎脉极;意外过思成脾劳,应乎肉极;预事而忧成肺劳,应乎气极;持志节成肾劳,应乎骨极。”

3.七伤

七伤指七种对身心伤害的因素,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受湿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伤志。

发生过程中医认为疲劳损害身体是按以下过程进行变化的:“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积劳成疾”。过劳、情志、外邪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引起的疲劳,多以肝、脾、肾三脏的损伤为主。肝主疏泄,有疏通气血、条达情绪的作用。肝郁气滞则引起脾胃失和。脾主运化,主肌肉,脾运失常则不能生化营养精微物质,可使肌肉四肢无力。肝主筋,肝的精气衰则筋不能动。肾藏精,主骨,肾气伤则精力不济,筋骨酸软,未老先衰,特别易引起性功能阻碍。

1.劳伤肌筋张介宾说:“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疲极。”从事体力劳动过度,容易劳损肌肉筋骨,肝主筋,间接地影响肝气,使气机郁滞,脾气虚,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精神疲乏。

2.忧思伤脾《灵枢·大惑论》认为过度用脑会引起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情绪变化无常,则易损及脾胃功能,使水谷精华失运,中气升降失常,食欲差。

宋代李杲在《脾胃论》中也说:“少气,不足以息,倦怠无力,默默不语,寝不寐,食不知味,恶热,动则烦扰……”

3.精气劳损 肾藏精,房事太过,肾气受损,则出现腰膝酸软,遗精。

4.疾病引发中医对疾病导致的疲劳也有认识,《黄帝内经》认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肾所生病,嗜卧”。

中医学很早以前就非常重视人身体的疲劳现象,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称谓。如:疲乏、无力、倦怠、脱力、解亦、五劳、七绝等等。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情况,疲劳可以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上,除全身乏力外,有四肢怠惰、腰腿酸软、精神不振、视力疲劳、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等,疲劳既可出现在健康人身上,也是很多疾病中出现的某一个症状。因此,长久的疲劳既是一些疾患的原因,其本身也可能是某种疾患的一种情况,换言之,疲劳可能蕴藏着某种疾患。

疲劳如长期得不到完全恢复,如频繁的过度紧张训练、不适当的提高训练要求和劳逸安排不当等,使大脑皮层机能受到破坏,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发生异常变化,从而使疲劳转入过度疲劳,即从心理状态转入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训练成绩下降、食欲不良、体重减轻、困倦而失眠、头昏脑胀,久之则可引起神经衰弱、安静时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心脏扩大、病理杂音等。

中医认为,疲劳现象的出现,与五脏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如四肢无力多与脾胃有关,腰酸腿软多与肾脏有关,气力不足多与肺脏有关,头脑不清多与心脏有关,不耐疲劳多与肝脏有关。同时,中医又认为,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全赖于“元气”,元气禀赋于先天而滋养于后天,是人体能量的源泉,与不同的脏器结合就产生不同的功用,所以元气虚弱,就会使人体的各个功能处于低迷抑制状态,也就构成了产生疲劳的根本原因。如前所述,人之初元气来自于父母之精,既生以后,主要来自于饮食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同时还要借助自然界的清气(氧气),而水谷精微的化生主要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在这里,脾胃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转输、提供造血原料、参与水液代谢等多方面,因此,古人把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脾胃强壮则元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耳聪目明,精力旺盛,防病抗病能力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

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形神合一”,合理组织训练和劳动也是预防过度疲劳的重要因素,注意劳逸结合,恰当安排工间暂歇和工间休息。其他措施如改善训练或劳动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宣传训练、劳动、运动生理卫生知识,加强医学监督,改善伙食,搞好卫生保障。

总之,由长期疲劳而演变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个多组织器官虚损、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由多种原因引起,仅靠单一的治法难以奏效,中医药介入疲劳的调养,独具优势。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中医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标签: 疲劳

相关阅读

  • 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外伤及病理因素。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常见于婴幼儿期,具体原因需结合多方面分析。1.遗传因素:部分脑瘫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史,基 ...
    03-27
  • 慢性咽炎怎么检查才能确诊
    慢性咽炎怎么检查才能确诊
    慢性咽炎的确诊需要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喉镜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综合判断。治疗方面,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病因治疗。慢性咽炎多由长期刺激、感染或环境因素引起,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 ...
    03-27
  • 口臭呼吸都臭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臭呼吸都臭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臭呼吸都臭通常由口腔卫生不良、消化系统问题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改善口腔卫生、调整饮食及治疗相关疾病是解决的关键。口腔卫生不良、消化系统问题、全身性疾病、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口臭。1.口腔卫生 ...
    03-27
  • 切除手术去黑痣恢复有哪些注意事项?
    切除手术去黑痣恢复有哪些注意事项?
    切除手术去黑痣后恢复需注意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和避免感染,确保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防止疤痕增生和色素沉着。1.伤口护理是术后恢复的关键。手术部位需保持清洁,避免沾 ...
    03-27
  • 女性健康饮食才能安全度过更年期吗
    女性健康饮食才能安全度过更年期吗
    女性通过健康饮食可以更好地应对更年期症状,缓解不适并降低相关疾病风险。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变化的自然阶段,健康饮食能够调节激素水平、改善代谢、增强骨骼健康。1.更年期女性应注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预防骨质 ...
    03-27
  • 更年期综合征饮食调理方法
    更年期综合征饮食调理方法
    更年期综合征的饮食调理可以通过摄入富含植物雌激素、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来缓解症状,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糖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出现潮热、失眠、情绪波动等症状,合理饮食有助于调 ...
    03-27
  • 口苦口臭舌苔黄厚是什么原因
    口苦口臭舌苔黄厚是什么原因
    口苦口臭舌苔黄厚通常与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口腔卫生不佳或肝胆问题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改善口腔卫生以及必要时就医检查肝胆功能。1.消化系统功能异常是常见原因之一。胃酸反流、消化不良或胃炎可能导致口苦 ...
    03-27
  • 决明子枕头和荞麦枕头哪个好
    决明子枕头和荞麦枕头哪个好
    决明子枕头和荞麦枕头各有优势,选择应根据个人需求和偏好。决明子枕头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安神的功效,适合有眼部疲劳或睡眠问题的人群;荞麦枕头则透气性好、支撑力强,适合颈椎不适或需要较高硬度枕头的人群。具体 ...
    03-27
  • 女人得宫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人得宫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宫寒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阳气不足、寒湿内侵或生活习惯不当,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和中医调理来缓解。阳气不足与先天体质或长期过度劳累有关,寒湿内侵多因环境潮湿寒冷或饮食寒凉,生活习惯不当如长期穿露脐 ...
    03-27
  • 盆腔积液和囊性包块怎么办
    盆腔积液和囊性包块怎么办
    盆腔积液和囊性包块的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常见原因包括炎症、肿瘤或生理性变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1.药物治疗是盆腔积液和囊性包块的常见治疗方式。抗生素如头孢类、甲硝唑可 ...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