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母婴育儿 新生儿

婴幼儿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婴儿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发布者:夏日星辰 时间:2022-6-22 02:10

3岁以下的婴幼儿非常容易患腹泻,因为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较少,消化酶活力较差,不能适应所进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而且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消化道处于高负荷状态,很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且婴儿胃酸酸度低,排空快,因此不能有效的阻止进入胃中的病原体。婴幼儿免疫机制不健全,胃肠道的分泌型lgA水平低,肠道的正常菌群未建立,家长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在护理孩子的过程中不注意卫生,因此很容易引起肠道感染而至腹泻。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腹泻。大家平常熟知的感染性腹泻有:轮状病毒性肠炎(原称:秋季腹泻)、大肠杆菌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可以通过发病季节、接触史、喂养史以及化验室的检查(大便常规或者大便细菌培养……)很快查明,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才可以使用抗生素。非感染性腹泻,和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不可以使用抗生素的,否则不但不能治愈反而引起孩子的耐药性,造成疾病迁延不愈或者合并霉菌性肠炎,那时再治疗起来就麻烦了。但是非感染性腹泻发生的原因就比较复杂:因为喂养不当和过早添加辅食引起的食饵性腹泻、对牛奶蛋白或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或者气温变化受凉所致、小婴儿频繁调换不同品牌奶粉喂养、其它疾病并发的症状性腹泻、环境改变搅乱了原来的生活规律造成的。食饵性腹泻:过早的添加辅食,例如,鸡蛋、谷类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婴儿6个月以后再添加辅食。因为人类的肠粘膜屏障包括它的物理性保护机制(胃酸、粘液、蛋白水解酶、肠蠕动和粘膜表皮)以及肠淋巴组织、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细胞免疫的免疫性保护机制,要到婴儿6个月时才能发育完善;而且消化酶系统也发育不成熟,过早的添加辅食,孩子不能很好消化;而且添加的食物的性状也不适应该年龄段的孩子食用;在短时期内频繁大量添加新的食品,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造成孩子腹泻;过食生冷、食物杂乱,进食无规律,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引起腹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频繁的调换不同品牌的配方奶粉喂养。国家规定了配方奶中必须强化的营养素品种,但在每种营养素的添加量上只规定了一个允许值范围,因此每个配方奶生产厂家根据国家的规定,结合自己的生产工艺、成本和市场的需求制定了自己的产品的配方。同时有的厂家以母乳为蓝本,经过研发也添加了一些国家还没有规定,但母乳中存在的、对婴幼儿生长发育非常有益的营养物质。并且每个厂家根据婴幼儿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特点研制和生产了一系列的配方奶粉,因此说每个厂家生产的配方奶与其它厂家是有区别的,因此频繁的调换不同品种的配方奶粉,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道不适应,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尤其现在配方奶粉市场目前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在网络等媒体上散布一些不负责任言论,误导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长,也不顾小婴儿换奶粉需要循序渐进逐渐替换的原测,马上给自己的孩子换另一种品牌的奶粉,结果造成孩子胃肠道不适应,引起腹泻。

${FDpageBreak}气候变化:天气突然变冷,腹部受凉肠蠕动加快;暑天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力降低,也会引起腹泻。症状性腹泻: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等肠道外感染时,因发热及毒素作用而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过敏性腹泻: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中,肠道的通透性较大,一直持续到3~4个月时。加上消化蛋白质的酶系统也发育不成熟,造成进入体内的蛋白质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小婴儿又缺乏分布于肠粘膜表面的保护性抗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此类抗体可使肠道细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症,这样便加速了肠粘膜对异种蛋白吸收,诱发胃肠道过敏反应,造成腹泻。一小口食品中的抗原量可能是母乳中同种抗原的1000倍。过早添加辅食或者进食配方奶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两种。速发型通常发生在进食含有过敏原的食物之后2小时内,症状一般较重。迟发型一般发生在进食后数小时或者数天后,症状相对较轻。牛奶蛋白过敏者除了出现腹泻、腹痛、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外、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危及生命的表现。对牛奶过敏的人还可能引起交叉性过敏反应:对羊奶、动物皮毛、肉、豆类与蛋类也可能过敏。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诊断清楚,根据医生的意见再决定选用何种基质的配方奶粉。牛奶过敏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尤其对于有过敏倾向家族史的孩子。有的妈妈可能不解,说:"我的孩子曾经吃过××奶粉不过敏,怎么这次吃了你们的奶粉却过敏了?"其实,恰恰因为第一次吃了××以牛奶为基质的配方奶粉。其中的牛奶蛋白作为过敏原和机体接触过一定时间后,产生相对应的抗体IgE,机体处于致敏状态。致敏期的时间可长可短,这段时间内没有临床症状,当再次接触过敏原(即牛奶蛋白)后,方可发生过敏反应。所以说,往往第一次接触到的物质不会过敏,反复的接触后,可出现过敏性症状。反复接触后,症状一般会逐渐加重。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5种具有过敏原性,以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过敏原性最强。所以有的配方奶生产企业现已增加了配方奶中α-乳清蛋白的含量(达到18%,母乳中含有29%,一般配方奶为6%,牛奶为3%),降低了β-乳球蛋白的含量(母乳中没有β-乳球蛋白),就会减少过敏的风险。糖原性腹泻;有少数的孩子由于小肠黏膜缺乏特异性双糖酶,使得食物中双糖不能充分被水解为单糖影响其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物质,引起渗透性腹泻。多见的是乳糖酶缺乏引起而引起腹泻。乳糖酶缺乏包括,原发性乳糖缺乏和继发性乳糖缺乏。原发性乳糖缺乏除了先天性乳糖酶缺失外,还包括由于生理性缺乏引起的发育性乳糖缺乏和迟发性乳糖不耐受。发育性乳糖不耐受是因为胎儿乳糖酶在足月时才发育充足,所以早产儿因为乳糖酶缺乏且乳糖酶活力低下,吃进去的乳糖不能被消化,而发生腹泻。迟发性乳糖酶缺乏,一般婴儿哺乳期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充足,3~5岁逐渐下降,部分儿童可引起乳糖酶缺乏或乳糖酶不耐受,东方人发病率高。继发性乳糖缺乏引起的腹泻多是因为急性肠炎小肠黏膜受损,存在于小肠黏膜顶端的乳糖酶最易受累,且恢复的慢,当进食含有乳糖的配方奶、母乳或者食物时,出现不耐受,多表现为水样便腹泻,粪便含有泡沫,具有酸臭味。腹泻严重可以引起脱水酸中毒。一般急性肠炎在急性期大约有60~70%有乳糖酶缺乏。大约在急性肠炎痊愈后2~3周乳糖酶功能才逐步恢复。

${FDpageBreak}需要提醒注意:当孩子进食配方奶后引起腹泻,必须要分析原因:不能简单判断是牛奶蛋白过敏还是食物不耐受,虽然牛奶蛋白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都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相似的症状,但是牛奶过敏和对牛奶不耐受,在医学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牛奶不耐受"主要是指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症与牛奶过敏的发病机制不同:牛奶过敏反应是人体对食物抗原产生的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乳糖不耐受是因为肠黏膜上乳糖酶缺乏或缺失,人体便无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所引起的。目前一些医院都做相关的化验,建议去医院进行鉴别,指导孩子今后的喂养。婴幼儿腹泻的治疗一般不禁食控制感染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应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和微生态制剂。液体疗法。对于发病急、高热、精神状态不好的孩子,一定尽早去医院。因长期腹泻导致肠道乳糖酶缺乏的患儿可以选用治疗乳糖不耐受的奶粉。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可以改用植物蛋白配方的奶粉。婴幼儿腹泻的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病从口中入。平时做好护理工作,照顾好孩子的饮食。科学合理地换奶或添加泥状食品。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这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唯一安全、有效的免疫疫苗,是我国扩大计划免疫程序中的疫苗针对婴幼儿的腹泻,家长首先要去医院化验宝宝的大便,区分究竟是因为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的,还是由于环境变化、生活规律的改变、妈妈喂养不当(频繁换不同品牌的配方奶、添加宝宝没有吃过的食品,引起宝宝胃肠道的不适)、气温变化宝宝受凉所致。也有的是因为宝宝患其它疾病,腹泻可能是这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孩子对某些食物或牛奶过敏才导致腹泻的。

相关标签: 幼儿 婴儿

相关阅读

  • 低体重儿吃母乳还是奶粉好
    低体重儿吃母乳还是奶粉好
    低体重儿优先选择母乳喂养,母乳营养全面且易吸收,必要时可搭配特殊配方奶粉辅助喂养。母乳中的特殊成分有助于低体重儿快速发育,奶粉则可以补充热量和营养不足的问题。1、母乳的优势。母乳是低体重儿最理想的食物 ...
    02-27
  • 母乳性黄疸不停母乳能退吗
    母乳性黄疸不停母乳能退吗
    母乳性黄疸通常由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停母乳,随着婴儿肝脏功能逐渐成熟,黄疸会自然消退。处理方式包括监测黄疸水平、适当增加喂养频率、确保婴儿充足水分摄入等。母乳性黄疸是一 ...
    02-26
  • 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多久
    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多久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停母乳后2-3天内明显减轻,但具体时间因婴儿个体差异而异。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所致,通常无需过度担忧,可通过暂停母乳喂养或调整喂养方式缓解。1、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原因 ...
    02-26
  • 八个月婴儿辅食肉泥怎么做
    八个月婴儿辅食肉泥怎么做
    八个月婴儿辅食肉泥的制作需要选择易消化的肉类,确保肉泥细腻、无渣,并搭配适量蔬菜和水分,提供均衡营养。1、选择适合的肉类八个月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应选择易消化的肉类,如鸡肉、火鸡肉或瘦猪肉。这些 ...
    02-24
  • 低体重儿的喂养指导及观察护理
    低体重儿的喂养指导及观察护理
    低体重儿需要特别的喂养指导和观察护理,以确保其健康发育。喂养方面应注重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观察护理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及时调整护理方案。1、喂养指导低体重儿的喂养应以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可 ...
    02-22
  • 胎粪性腹膜炎能治好吗
    胎粪性腹膜炎能治好吗
    胎粪性腹膜炎可以治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胎粪性腹膜炎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吸入胎粪,导致腹腔内感染和炎症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胎粪性腹膜炎的病因主要与胎儿 ...
    02-20
  • 脑性瘫痪治疗原则
    脑性瘫痪治疗原则
    脑性瘫痪的治疗原则以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方法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性护理。1、康复训练是脑性瘫痪治疗的基石。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例如使用平衡 ...
    02-19
  •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有哪些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有哪些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主要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这些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及时干预。常见的筛查项目涉及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遗传性血液病等,不同地区 ...
    02-17
  • 脑性瘫痪的注意事项
    脑性瘫痪的注意事项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患者需关注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健康,以提高生活质量。1、日常护理脑性瘫痪患者的日常生活需特别注意安全与舒适。保持居住环境无障碍,避免尖锐物品和易 ...
    02-16
  • 脑性瘫痪应怎么筛查
    脑性瘫痪应怎么筛查
    脑性瘫痪脑瘫的筛查主要通过医学检查和早期识别症状来进行,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脑瘫是一种影响运动和姿势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出现。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