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母婴育儿 新生儿

新生儿慎防病从“脐”入 宝宝慎防病从“脐”入

发布者:蓝叶雯 时间:2022-6-22 00:17

兰兰七天前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初为人母,给宝宝喂奶、洗澡、换尿片,兰兰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为何,近两天宝宝总是显得精神困倦,整天没精打采的。吃奶也比前几天少得多,甚至奶头塞到嘴里也不愿吃。昨天,宝宝还发起高烧,一探体温,39.2摄氏度,兰兰急坏了,一家人立即把宝宝送到医院。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宝宝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而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出现中毒颗粒,考虑是新生儿脐炎导致败血症,须马上入院治疗。小小脐炎怎么会导致败血症呢?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间的一座桥梁。从胚胎期起,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同时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宝宝出生后,随着脐动静脉的关闭,脐带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但在断脐后至脐部完全长好的一段时间内,脐部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对新生儿来说,病从"脐"入是常有的事。新生儿脐部一旦感染,引起局部炎症,病原体就容易入侵尚未完全闭合的腹壁内脐血管,若不及时处理,易引起全身感染,就有可能发生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不像成人那样出现高热,可能只是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神态淡漠、黄疸加深等,因此,易被经验不足的家长所忽视。

为什么会发生新生儿脐炎呢?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断脐时结扎不善,脐部消毒不严格。断脐时脐部结扎不善,脐圈松动或过早脱落;或断脐过程消毒不严格,尤其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边远农村、山区及私人诊所,都有发生新生儿脐炎,甚至新生儿破伤风的可能。如遇急产等紧急情况,可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断脐,结扎脐带的细绳也须用2%碘酒消毒,然后立即送医院处理。新生儿如有不洁生产史(如剪刀消毒不干净等情况)时,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断脐后,脐带的残端仍需数日方能脱落,因此须注意局部清洁和护理。脐痂一般在5~7天后可脱落。在此强调,孕妇必须到规范的医疗机构,由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医护人员协助分娩,以避免不规范操作及不洁分娩史。

2.出生后脐部护理不当。新生儿脐部护理不慎,容易导致脐炎的发生。在儿科门诊,我们发现一些患儿的脐部脏得不得了,有时甚至红肿发炎,脐部出现分泌物了,家长都不加理会,一问之下,原来他们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脐部是不能轻易触动的,否则会"入风"。一念之差,忽视了脐部的清洁卫生,脐部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脐炎自然会发生。此外,有的家长给宝宝洗澡时,没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脐部,以致污水进入,引起感染。还有的家长给宝宝包尿布时方法不对,导致尿液常浸渍脐部,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引起脐炎。

因此,宝宝脐部的清洁很重要。方法如下:在给宝宝洗完澡后,用消毒棉签细心地把宝宝脐部的污垢清理出来;再予以75%酒精清洗脐部,每天一次,清洁后在脐部敷上消毒方纱(或使用专用脐贴,效果也不错)。

在护理脐部时,尤其应注意宝宝脐部有无红肿、异常分泌物及恶臭。正常的新生儿脐孔也可有少许黏性分泌物,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脐部或周围红肿,分泌物较多或呈血性,且伴臭味时,就须考虑脐炎的可能了。此时,家长可加强宝宝脐部清洁,每天2~3次,必要时可向新生儿科医生请教。当脐部渗血较多时,还可使用凝血酶局部止血,效果不错。新生儿一旦患上脐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抗生素类药膏抗感染。有时脐炎处理不当,还可在脐部形成肉芽肿,表现为一小块樱桃色肿物,表面化脓溢液,经久不愈,此时必须带宝宝去医院治疗。一般情况下,可用10%硝酸银溶液局部涂搽,肉芽肿较大时,可用电灼、激光或手术等方法治疗。

此外,很多家长给宝宝洗澡后,喜欢给他们搽上爽身粉,以保持皮肤的干爽,但要注意,搽爽身粉时必须避开宝宝的脐部。这是因为断脐后,若脐孔创面受爽身粉等异物的刺激,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增生,经久不愈,可继发脐周化脓性炎症。

还要注意的是,个别家长可能会发现宝宝脐部突出一个圆圆的肿物,哭闹时更甚,安静或卧位时又会还纳腹腔。这很可能是脐疝。脐疝是由于腹壁发育未全,脐孔周围组织薄弱,以致在腹压增加时,腹腔内脏器由该薄弱处向外突出。脐疝是一种预后良好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随着腹壁肌肉发育逐渐完善,大多数有自愈的倾向,因此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如果脐疝较大,哭闹时突出明显,家长可试用下述简单方法处理:先轻度加压使脐疝回纳,取一元钱硬币洗净消毒后,用无菌方纱包裹,压在脐疝上,再贴上长胶布,胶布须拉紧贴上,以使脐疝固定,防止外突。该方法有助于脐疝的自愈。如脐疝过大,以上方法未能奏效,家长就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一般来说,四岁以上儿童,脐疝仍不愈合者,可行手术治疗。

3.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抵抗力低下。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尚不够完善,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弱,皮肤和脐部一旦受到感染,易引起局部炎症,并向周围扩散,导致蜂窝织炎或发生败血症。临床资料表明,即使在医院出生的婴儿,生后12小时内,17.9%婴儿的脐部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第四日起高达百分之百。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还有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均可能引起宝宝脐部感染。后来的血培养结果证实,兰兰的宝宝所患的脐炎正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经过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兰兰的宝宝终于痊愈出院。

4.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多。此外,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条件致病菌感染不断增多,也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契机"。

小小脐部也可以"隐患无穷",因此,防止病从"脐"入十分重要。细心呵护宝宝的妈妈,现在应该明白了吧。

编辑推荐:

新生儿脐带脱落前后的护理

小心护理好新生儿的肚脐

新生儿脐部护理3步走远离新生儿脐炎

小编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相关标签: 新生儿 宝宝

相关阅读

  • 低体重儿吃母乳还是奶粉好
    低体重儿吃母乳还是奶粉好
    低体重儿优先选择母乳喂养,母乳营养全面且易吸收,必要时可搭配特殊配方奶粉辅助喂养。母乳中的特殊成分有助于低体重儿快速发育,奶粉则可以补充热量和营养不足的问题。1、母乳的优势。母乳是低体重儿最理想的食物 ...
    02-27
  • 母乳性黄疸不停母乳能退吗
    母乳性黄疸不停母乳能退吗
    母乳性黄疸通常由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停母乳,随着婴儿肝脏功能逐渐成熟,黄疸会自然消退。处理方式包括监测黄疸水平、适当增加喂养频率、确保婴儿充足水分摄入等。母乳性黄疸是一 ...
    02-26
  • 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多久
    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多久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停母乳后2-3天内明显减轻,但具体时间因婴儿个体差异而异。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所致,通常无需过度担忧,可通过暂停母乳喂养或调整喂养方式缓解。1、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原因 ...
    02-26
  • 八个月婴儿辅食肉泥怎么做
    八个月婴儿辅食肉泥怎么做
    八个月婴儿辅食肉泥的制作需要选择易消化的肉类,确保肉泥细腻、无渣,并搭配适量蔬菜和水分,提供均衡营养。1、选择适合的肉类八个月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应选择易消化的肉类,如鸡肉、火鸡肉或瘦猪肉。这些 ...
    02-24
  • 低体重儿的喂养指导及观察护理
    低体重儿的喂养指导及观察护理
    低体重儿需要特别的喂养指导和观察护理,以确保其健康发育。喂养方面应注重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观察护理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及时调整护理方案。1、喂养指导低体重儿的喂养应以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可 ...
    02-22
  • 胎粪性腹膜炎能治好吗
    胎粪性腹膜炎能治好吗
    胎粪性腹膜炎可以治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胎粪性腹膜炎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吸入胎粪,导致腹腔内感染和炎症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胎粪性腹膜炎的病因主要与胎儿 ...
    02-20
  • 脑性瘫痪治疗原则
    脑性瘫痪治疗原则
    脑性瘫痪的治疗原则以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方法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性护理。1、康复训练是脑性瘫痪治疗的基石。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例如使用平衡 ...
    02-19
  •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有哪些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有哪些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主要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这些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及时干预。常见的筛查项目涉及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遗传性血液病等,不同地区 ...
    02-17
  • 脑性瘫痪的注意事项
    脑性瘫痪的注意事项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患者需关注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健康,以提高生活质量。1、日常护理脑性瘫痪患者的日常生活需特别注意安全与舒适。保持居住环境无障碍,避免尖锐物品和易 ...
    02-16
  • 脑性瘫痪应怎么筛查
    脑性瘫痪应怎么筛查
    脑性瘫痪脑瘫的筛查主要通过医学检查和早期识别症状来进行,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脑瘫是一种影响运动和姿势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出现。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