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男性疾病

勾兑酱油危害健康?不看不知道

发布者:神也佑我 时间:2018-12-19 09:44

酱油

在传统工艺里,制作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小麦和盐。现在,也有用豆粕、麦麸或者其他原料的。

这些原料经过高温加热,杀死了其中的微生物,蛋白质和淀粉的分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易于被微生物利用。

再加入「曲」充分混合,在适当的温度下,「曲」中的米曲霉生长增殖,分泌出各种酶,把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就产生了浓郁的鲜味。而淀粉酶把淀粉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曲」中还可能有一些乳酸菌和酵母,它们发酵产生少量酒精和乳酸。

糖、氨基酸以及乳酸、酒精等发酵而来的分子,再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就形成了酱油丰富香味和颜色。把这些发酵的液体分离出来,就得到了酱油。

看到这里,也许有朋友有疑问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酱油品种可多啦,常见的有「生抽」「老抽」,它们有区别吗?

当然有啦。

「生抽」「老抽」,你能分清吗?

「生抽」是将发酵的液体直接分离出来,不加入其他成分的酱油,颜色较浅、咸味较浓、鲜味明显。所谓的「生抽提味」,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把「生抽」进一步加工,比如,加入焦糖色、糖蜜等添加成分,甚至再进行发酵,得到的酱油颜色更深,比生抽更为粘稠,鲜味比生抽淡、但酱味明显,被称为「老抽」。

那么,我们听到的「头抽」又是什么?

「头抽」是生抽中的一种。一批原料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会抽取几次酱油,第一次抽取出来的就叫做「头抽」,相应的第二次、第三次抽取,就叫做「二抽」「三抽」。

这种发酵而来的酱油,叫做「酿制酱油」。相对应的,还有「配制酱油」。

由于酱油制作的核心是蛋白质的发酵水解,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可以直接把大豆蛋白进行水解,得到多肽和氨基酸,再加入砂糖、精盐、味精、酵母抽取物以及呈味核苷酸,从而得到「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的目标是模拟酿制酱油的风味——当然,相似的程度,就取决于厂家的配方实力了。

而配制酱油也是安全合法的产品,只是跟传统工艺不同,就被一些媒体冠以了「勾兑酱油」「化学酱油」等引发消费者反感的名称,实在是太冤枉了。

蚝油

传统的蚝油,是把蚝(即牡蛎)在盐水中慢慢熬煮,最后得到的深褐色、香味浓郁的粘稠液体。不难想象,这样制作出来的蚝油成本很高,不是普通大众可以承担得起、或者愿意承担的。

传统蚝油,可是一种奢侈品

市场上的蚝油更确切地应该叫做「蚝味调味酱」。

我们看看蚝油的配料表就会发现,一般的蚝油,只含有一小部分蚝汁来产生「蚝油味」,然后添加其他成分,以获得类似于传统蚝油的颜色、口感和鲜味。

蚝油生产中,添加的成分包括,产生甜味的糖、产生鲜味的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产生黑褐色的焦糖色,而蚝油的粘稠度靠的是淀粉。

这样的「蚝油」,能够在大众可接受的成本下制作出来,也才能走上普通大众的餐桌。

依靠现代生产工艺,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吃上鲜美的蚝油菜薹啦

现在,还有「素食蚝油」,甚至蚝汁也不用,而是用蘑菇来代替,产生鲜味。

鱼露

鱼露又被叫做「鱼酱油」或者「虾酱」。在化学原理上,它跟酱油有相似之处,核心都是通过发酵把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

鱼露的原料是一些不便食用的小鱼虾,或者水产加工的「下脚料」,加入盐进行自然发酵。

因为鱼的内脏中含有蛋白酶,有的也加入内脏来帮助水解。还有的发酵工艺中,象酱油发酵那样加入「曲」,利用其中的曲霉来帮助发酵。

经过发酵,原料中的蛋白质被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就成为了味道鲜美的酱料。

沿海名吃,蚝烙配鱼露,鲜上加鲜

喼(jiē)汁

刚刚给大家介绍的前三种酱料都是中国本土产品,而喼汁则起源于英国。

更多时候,它被称为「辣酱油」,此外还有「辣醋酱油」「英国黑醋」或「伍斯特沙司」(即英文「Worcestershiresauce」的音译)的名称。

喼汁的成分多达几十种,主要是醋、糖、糖蜜、盐以及洋葱、蒜等调味料和香料,经过加热熬煮,然后过滤而得到。

喼汁在广州和香港多见,常常作为粤式点心的佐料,比如,和春卷、山竹牛肉球等点心搭配,十分鲜美。

喼汁配春卷,别有一番鲜香

这些酱有营养吗?

这些产品的营销中都喜欢宣称它们有多么丰富的营养,含有「XX种氨基酸」之类的。

如果按照每100克评价,确实也有些可观之处。不过,我们对营养的需求,不是「有没有」和「有多少种」,而是「有多少」。

这些酱只是调料,再喜欢也吃不了多少克,妄谈有多少营养,并不比「回字有几种写法」更有价值。

调料就是调料——能让食物具有好味道的调料,就是好调料。营养方面的事情,就别让它们去掺乎了。

这些酱健康吗?

营养学家的标准回答是「它们都含有大量的盐,要少吃」。不过,笔者不是营养学家,不认为这样的答案是合适的。

这些酱的确含有大量的盐,但在实际的烹饪调味中,我们关心的是把食物调成了什么样的味道,而不是放了多少调料。

「咸」是基本的味道之一,每个人对于食物的咸度都有一个期望——低于这个期望会觉得「淡」,超过这个期望会觉得「咸」。

为了达到这个「不咸不淡」「刚刚好」的期望,可以放盐,可以放酱,可以放味精,也可以放咸菜……但是,放了这种,就必然要少放那种,不然就会超过期望,觉得咸了。

也就是说,一种调料是否会导致盐摄入过多,并不取决于它的含盐量,而是取决于它在相同的盐含量下产生的咸度高低。

如果一种调料在相同的盐含量下产生的咸度高,那么不管它的含盐量是高是低,在总体膳食上就有助于降低盐的摄入。

这些酱中都含有相当多的鲜味物质,能够跟盐产生「协同效应」——在达到相同的咸度时,所需要的盐其实还要少一些。

所以,合理地使用这些酱料,在满足相同口味的前提下,它们甚至有助于降低盐的摄入量。

这些酱该怎么吃?

简单粗暴的答案就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自己觉得放在什么食物里好吃,就是「该怎么用」的标准答案。

而且,对于口味重的朋友们,应该主动逐渐减少食盐和咸味酱料的摄入,合理地利用无盐调料增鲜调味。过量摄入钠盐,可能导致中风、冠心病,诱发骨质疏松、肾结石、甚至胃癌。

相关阅读

  • 男生吃雌激素会消除肌肉吗
    男生吃雌激素会消除肌肉吗
    男性摄入雌激素可能导致肌肉量减少,具体影响与剂量、使用时长、个体差异有关,主要机制包括抑制睾酮合成、改变蛋白质代谢、降低运动表现、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加速脂肪堆积。1、激素抑制:外源性雌激素通过负反馈抑 ...
    05-02
  • 练腿会促进睾酮分泌吗
    练腿会促进睾酮分泌吗
    适度力量训练尤其是下肢锻炼能短期刺激睾酮分泌,但效果受训练强度、频率和个体差异影响。1、生理机制:大肌群训练会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深蹲、硬拉等复合动作通过机械张力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研究显示 ...
    05-02
  • 小孩长胡子还能长高吗
    小孩长胡子还能长高吗
    小孩长胡子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有关,但多数情况下不影响身高发育,需结合骨龄检测评估生长潜力。1、激素因素:性早熟或肾上腺疾病可能导致雄激素过早分泌,表现为长胡子等第二性征提前出现。需通过血液检测性激素六 ...
    05-02
  • 男生23岁不长胡子正常吗
    男生23岁不长胡子正常吗
    23岁男性不长胡子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毛囊敏感度、营养状况或疾病因素有关,可通过激素检测、药物调节、局部护理等方式改善。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特征直接影响胡须生长密度和速度,部分男性毛囊对雄激素敏感度 ...
    05-02
  • 豆制品男人吃会增加雌激素吗
    豆制品男人吃会增加雌激素吗
    适量食用豆制品不会显著增加男性雌激素水平,大豆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作用较弱且存在个体差异。1、植物雌激素特性:大豆异黄酮属于植物雌激素,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但活性仅为1/1000-1/100。研究显示每日摄入50mg异 ...
    05-02
  • 长胡子意味着什么
    长胡子意味着什么
    长胡子主要与雄性激素分泌、遗传因素、年龄增长、药物影响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理因素有关。1、激素作用:男性长胡子是睾酮刺激毛囊生长的正常生理现象,女性异常长胡须可能源于雄激素过高。高雄激素血症需通过血 ...
    05-01
  • 30岁胡子发黄什么原因
    30岁胡子发黄什么原因
    30岁胡子发黄可能与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外部刺激或慢性疾病有关。1、营养不良: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或锌元素会影响黑色素合成,导致毛发色素减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牛肉、鸡蛋、深海鱼等优质蛋 ...
    05-01
  • 胡子有些金黄什么原因
    胡子有些金黄什么原因
    胡子呈现金黄色可能与遗传、营养缺乏、激素水平、外部环境或特殊疾病有关。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基因遗传导致毛囊黑色素合成较少,使胡须颜色偏浅或金黄。这种情况常见于北欧血统或家族中有类似特征者。无需特殊 ...
    05-01
  • 胡子能永久去掉吗
    胡子能永久去掉吗
    胡子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实现永久脱毛,主要方法包括激光脱毛、电解脱毛、光子脱毛、药物抑制毛囊生长以及手术切除毛囊。1、激光脱毛:激光脱毛利用特定波长的光能破坏毛囊黑色素,达到永久脱毛效果。适合肤色较浅、毛 ...
    05-01
  • 长胡子慢的男人正常吗
    长胡子慢的男人正常吗
    男性胡须生长速度慢属于正常生理差异,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毛囊敏感度、营养状态及生活习惯有关。1、遗传因素:胡须生长速度受基因显著影响。家族中男性普遍胡须稀疏或生长缓慢者,后代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较高。 ...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