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小便溅出可通过调整排尿姿势、控制排尿力度、选择合适便器、保持尿道通畅、及时治疗泌尿疾病等方式实现。排尿时飞溅多与生理习惯或病理因素相关,需针对性改善。
男性站立排尿可将身体前倾15-30度,使尿流更贴近便器内壁。坐姿排尿时建议将阴茎向下按压,女性可略微前倾身体。公共场合使用小便池可靠近一步,避免尿流抛物线过长。这些姿势能减少尿液与便器接触时的反弹力。
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尿流速度过快,初始排尿时可短暂中断1-2秒以降低压力。中老年男性存在前列腺增生时,更需通过盆底肌训练控制排尿力度。尿流速度维持在10-15毫升/秒较为理想,可通过观察尿流直径判断,正常约为铅笔粗细。
家用马桶可安装防溅尿圈或放置可降解防溅垫。小便池优先选择带有导流凹槽或抗菌涂层的款式,能有效分解尿液冲击力。外出时可随身携带便携式导尿器,其漏斗设计能定向收集尿液。避免使用边缘过窄或内壁过于光滑的容器。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尿液浓缩,排尿时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促进肌肉放松。存在尿道狭窄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改善。定期做提肛运动增强尿道括约肌控制力,每次收缩保持3秒,重复10-15次。
前列腺增生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非那雄胺片、特拉唑嗪片等药物。尿路感染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神经源性膀胱需进行间歇导尿,严重尿道畸形需手术矫正。这些病理因素消除后,排尿飞溅现象会显著改善。
日常应注意会阴部清洁,排尿后可用湿巾擦拭残留尿液。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压迫尿道。长期存在排尿异常或伴随尿痛、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饮食上限制酒精和辛辣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南瓜籽油等有益前列腺健康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