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男性疾病

呵护前列腺,关注男性健康

发布者:知朱侠 时间:2018-12-12 19:42

前列腺癌的病因是什么?

前列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的改变相关。如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改变会导致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增高;具有BRCA1基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是无BRCA1基因男性的3倍;而P53基因的异常与高级别、高侵袭性的前列腺癌密切相关。基因的改变也可能与饮食等环境因素相关。基因改变越多,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越大。在少数情况下,前列腺癌可能具有遗传性。

目前总结出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绝对危险因素:

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基本上,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陡增至70%。

家族史:当家族中有直系男性亲属患前列腺癌时,该家族中男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直系男性亲属一般指父亲和兄弟。如果亲属中有1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那么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群高1倍;如果有2个,将会高3倍。这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一个或是一组基因相关,只是这些基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科学家完全鉴定出来。

人种:前列腺癌在非洲裔美国人(即美国黑种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西班牙人和美国白种人,而非洲黑种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是世界范围内最低的。居住在美国的亚裔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低于白种人,但明显高于亚洲的本土男性。虽然前列腺癌在黄种人中的发病率还未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但无论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前列腺内出现细胞异常的病理改变:患有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男性,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细胞生长形态的异常,虽并不属于癌,但往往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只是尚未检测出。

相对危险因素:

饮食:一些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从32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发现,前列腺癌死亡率与总脂肪摄入量有关。而平时饮食中富含蔬菜和水果的人患病概率较低。

雄激素水平:体内雄激素水平高也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诱因之一。雄激素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

中国居民前列腺癌患病率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饮酒,以及经常饮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中国人患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吃青绿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前列腺增生会转变为前列腺癌吗?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虽然都发生于前列腺,但在一般情况下,前列腺增生本身是不会转变为前列腺癌的。如果把前列腺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前列腺的包膜是蛋壳,前列腺外周带是蛋白,而前列腺移行带是最中心的蛋黄。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前列腺中央区域的移行带,而前列腺癌则主要发生在前列腺的外周带,两者在解剖部位上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理进程。

到目前为止,只有雄激素能促使病理性前列腺癌向临床前列腺癌转变的证据,并无促使良性前列腺增生向前列腺癌转化的证据。然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千万不要以为有良性的前列腺增生就不会长癌,也有一小部分前列腺癌(约10%)会发生于前列腺移行带,所以有时在前列腺增生手术后的标本中也可发现前列腺癌。因此,老年男性出现排尿异常,千万不能想当然认为一定是前列腺增生,记得要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检查排除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会出现哪些预兆和症状?

因为前列腺癌多起源于前列腺的周边带,起病较为隐匿,生长较为缓慢,所以早期前列腺癌可无任何预兆症状,仅仅是筛查时发现血清PSA值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异常改变。而一旦出现症状,常属较晚期的进展性前列腺癌。

如果前列腺的肿瘤局部进行性增大,压迫其包绕的前列腺部尿道,可出现排尿障碍,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流偏歪、尿流分叉或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感等,严重时尿滴沥及发生尿潴留。这些症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症状相似,容易误诊和漏诊,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对于晚期进展期前列腺癌,可出现疲劳、体重减轻、全身疼痛等症状。由于疼痛严重影响了饮食、睡眠和精神,经长期折磨,全身状况日渐虚弱,消瘦乏力,进行性贫血,最终全身衰竭出现恶病质。

当前列腺癌转移到骨时,可引起转移部位骨痛。骨转移的常见部位包括脊柱、髋骨、肋骨和肩胛骨,约60%的晚期患者发生骨痛,常见于腰部、骶部、臀部、髋部骨盆。骨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而某些患者则表现为间歇性疼痛。骨痛可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特定部位,也可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游走性疼痛;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骨痛可能会有变化,对休息和活动的反应也不同。如果因为肿瘤侵犯使骨质明显变脆,很可能会发生病理性骨折。某些部位是关节炎的常见部位,如膝关节和肩关节,在这些部位出现的疼痛并不一定是前列腺癌转移所致,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前列腺癌转移。

有1/2至2/3的患者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髂内、髂外、腹膜后、腹股沟、纵膈、锁骨上等部位。如果前列腺癌转移到邻近区域淋巴结,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少数情况下,淋巴结广泛转移,淋巴结肿大明显,压迫血管,阻塞下肢淋巴回流时,会出现下肢和阴囊肿胀的症状。

伴有脊柱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如果脊柱骨折或者肿瘤侵犯脊髓,可导致神经压迫,进而引起瘫痪,需要立即去医院急诊治疗。

如果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或者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引流到膀胱的通道)梗阻。输尿管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少尿(双侧输尿管梗阻时则出现无尿)、腰背痛、恶心、呕吐,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前列腺癌通常不伴血尿和血精;然而一旦出现血尿和血精,则应该至泌尿科门诊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前列腺或精囊腺肿瘤的可能。

广泛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发生肿瘤破裂出血。此外,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发生贫血。贫血的原因可能与肿瘤骨转移、内分泌治疗或患病时间相关。由于一般情况下血细胞数量呈缓慢下降,患者可能无任何贫血的症状。一些贫血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虚弱、体位性低血压、头晕、气短和乏力感。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及时接受根治性治疗,10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然而,由于前列腺癌发病比较隐匿,等到身体出现明显的症状(血尿、压迫等)时,病情往往已经无法控制,在我国超过70%的患者初诊时已经是晚期。

前列腺癌筛查是目前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惟一有效的手段。美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前列腺癌的普查工作。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关键所在。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治愈的可能性越大。目前,美国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有将近90%属于早期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这都应归功于前列腺癌筛查,使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前列腺癌。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深,前列腺癌筛查工作不久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筛查的项目主要包括:直肠指检和血清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必要时可进一步行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如果发现任何一项有异常,则需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诊断。

同其他癌症一样,病理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当怀疑前列腺癌时,可以通过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在B超的定位下,用一根细针穿入前列腺,取出组织,一般取12~16条组织,多点取材可以显著提高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在永州阿波罗男子医院,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专家会根据取得的样本,确定肿瘤的类型,分期分型,进而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哪些人更容易患前列腺癌,是筛查的重点对象?

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是对于高危男性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合直肠指检进行早期筛查,对于阳性患者再结合临床病史,采用活检穿刺进行组织病理学确诊及判断分期。因为前列腺癌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大多数都会出现PSA水平的升高。

一般来说,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男性是前列腺癌的高发人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因此,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0岁开始定期检查和随访。

2014年5月,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认为,前列腺癌高危人群为45岁以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炎症史、出现反复尿频尿急及血尿的男性,其检查内容应包括前列腺肿瘤标志物PSA/fPSA,前列腺触诊检查、前列腺超声检查并询问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炎症史等。合理应用血清标志物PSA和fPSA对前列腺癌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帮助患者尽早确诊和治疗,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45岁高危人群在健康体检时,在常规的血检中增加PSA和fPSA两项检测,通过筛查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早诊早治。

教你读懂化验单上的PSA相关指标

拿到化验单之后,大部分人往往只关心总PSA值,但除了总PSA值以外,化验单上还有一些PSA相关的指标,您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血清总PSA的测定是最经典也是最基本的PSA检测,然而,随着PSA检查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发现单独依靠血清总PSA筛检前列腺癌患者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了提高PSA检查的准确性,许多PSA相关指标的概念相继提出,主要有以下几种:

游离PSA:血清总PSA是由几种PSA亚型组成的,最主要的有两种亚型:游离PSA和结合PSA。游离PSA是指血液中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PSA。前列腺癌与游离PSA呈负相关,与结合PSA呈正相关;而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游离PSA呈正相关。在血清总PSA介于4ng/ml和10ng/ml之间时,如果游离PSA与血清总PSA的比值大于0.25,则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小,而如果该比值小于0.15则应怀疑前列腺癌,需接受进一步深入检查。

PSA密度:PSA密度是指血清PSA值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其中前列腺体积可以通过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的长、宽、高后运用公式计算得出。PSA密度可有助于区分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在血清总PSA介于4ng/ml和10ng/ml之间时,如果PSA密度小于0.15,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小;而如果PSA密度大于0.25,必须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进一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PSA速率:PSA速率是指血清PSA每年升高的程度,主要针对血清PSA值较低的患者(低于4ng/ml)。如果PSA每年升高的速率超过0.75ng/ml,应怀疑有患前列腺癌的可能,同样需要进一步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关标签: 前列腺增生

相关阅读

  • 小便怎么才不会溅
    小便怎么才不会溅
    减少小便飞溅可通过调整排尿姿势、控制排尿速度、选择合适高度等方法实现。主要有保持坐姿排尿、控制尿流速度、调整马桶高度、使用防溅工具、及时清洁等措施。1、保持坐姿排尿男性采用坐姿排尿可显著降低飞溅概率。 ...
    07-27
  • 腰双侧酸胀是什么病的前兆
    腰双侧酸胀是什么病的前兆
    腰双侧酸胀可能是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或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前兆。腰双侧酸胀通常与肌肉劳损、骨骼病变或内脏器官疾病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1、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多 ...
    07-27
  • 血精自愈需要多长时间
    血精自愈需要多长时间
    血精自愈通常需要7-30天,具体时间与病因、个人体质等因素相关。血精可能由精囊炎、前列腺炎、外伤或性生活过度等因素引起,轻微情况下可自行恢复,若持续超过1个月需就医排查病理性原因。生理性血精多见于性生活频 ...
    07-27
  • 血精症怎么可以完全治愈
    血精症怎么可以完全治愈
    血精症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及中医调理等方式完全治愈。血精症可能与生殖系统感染、精囊炎、前列腺炎、外伤或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精液带血、射精疼痛、会阴胀痛等症状。1、药物 ...
    07-25
  • 16岁刮胡子后悔了
    16岁刮胡子后悔了
    16岁刮胡子后出现后悔情绪是正常现象,通常与皮肤刺激、毛发生长变化或心理适应期有关。青春期男性胡须处于发育阶段,过早或不当刮剃可能导致毛囊刺激、胡茬变硬或皮肤敏感,但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影响。青春期男性面 ...
    07-25
  • 为什么内裤容易卡裆
    为什么内裤容易卡裆
    内裤容易卡裆可能与内裤尺寸不合适、材质弹性差、设计缺陷或日常穿着习惯有关。这种情况既可能由生理因素引起,也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1、尺寸不合适内裤尺寸过小或过大都可能导致卡裆。过小的内裤会紧勒大腿根部, ...
    07-25
  • 血精是如何引起的,怎样治疗
    血精是如何引起的,怎样治疗
    血精可能由精囊炎、前列腺炎、尿道损伤、生殖系统结核、精囊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血精是指精液中混有血液,通常表现为粉红色、红色或棕色的精液,可能伴随射精疼痛、会阴 ...
    07-22
  • 14岁长胡子还能长高吗
    14岁长胡子还能长高吗
    14岁长胡子通常不影响身高增长,此时仍可能继续长高。长胡子是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的正常表现,而身高增长主要与骨骺线闭合时间有关。男性青春期后,睾酮水平上升会刺激胡须、阴毛等第二性征发育,但骨骼生长主要由生 ...
    07-22
  • 血精什么病是什么情况
    血精什么病是什么情况
    血精通常是指精液中混有血液,可能与精囊炎、前列腺炎、尿道损伤、生殖系统结核或肿瘤等疾病有关。血精主要表现为精液呈粉红色、红色或暗红色,可能伴随射精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 ...
    07-21
  • 血精多长时间能恢复正常
    血精多长时间能恢复正常
    血精一般需要1-4周恢复正常,具体恢复时间与病因、个体差异及治疗方式有关。血精通常由精囊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引起,也可能与性生活频繁、外伤或结石等因素相关。轻微炎症或生理性因素导致的血精,多数 ...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