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生活经验

经期拉肚子的原因有哪些 经期拉肚子怎么办

发布者:踏云子 时间:2021-12-11 10:35

很多人出现经期拉肚子的症状,那么经期拉肚子的原因,你了解吗?只有了解经期拉肚子的原因,你才能对症下药,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经期拉肚子的原因

据统计,大约80%的女性都有过经期不适的经历,最常见的像肚子疼、头疼、腹泻、恶心等,由于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很多女性都习以为常,以为吃点止疼药就过去了,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不好的习惯也许就是导致经期不适的罪魁祸首,所以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专家提醒,在月经期拉肚子可不是小事,不要忽视这个问题,因为来月经就拉肚子,病因就是气血不足。

当经期来临,有限的气血被调集起来,肠胃就越发地气血不足了,于是就出现了功能削弱,拉肚子也就不是意外中的事情了。气血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气血的使用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某个器官用的多了,其他的器官就会相应地节衣缩食,除非是在你气血充足的前提下,可以确保每个器官都有足够的气血支撑起日常运作,甚至还有足够的备用气血,可以应对突发性或大支出的事件,比如来月经。

月经期腹泻究竟是何原因?

1、盆腔炎

盆腔炎之所以可能引起腹泻,是由于子宫位于直肠的前面,患盆腔炎时,子宫后位盆腔充血,而经前盆腔充血较重,子宫充血变软,会更贴近直肠,压迫骶神经产生上坠感,子宫压挤直肠,刺激直肠黏膜收缩而引起排便。

2、肝肾脾代谢失调

女性月经期间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软或腹泻的情况,可能与脾、肾、肝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月经期间,女性气血往下跑集中于子宫,不仅容易引发感冒、头晕等不适症状,气血循环变差也会影响肠胃功能,身体水分无法顺利透过脾、肾和肝的调节而代谢,造成体内湿气蓄积导致腹泻。

3、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月经期,体内会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刺激子宫收缩从而让经血顺利排出。这与刺激肠道收缩、引起腹泻的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所以,一旦腹部感到绞痛时,女性可以服用一些抗炎止痛药物来抑制收缩,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止痛药止痛,不过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之下服用。

女性经期拉肚子有哪些危害?

1、腹泻会引起水电解只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

2、引起营养不良。

3、机体抵抗力下降。

4、长期出现经期拉肚子,会造成女性营养流失,不利于孕育条件的形成,久之容易导致不孕。

经期拉肚子该怎么办?

1、谢绝冷饮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知道的,女人经期不宜受凉,要拒绝冷饮,控制寒性食物的摄入。专家表示,冷饮会刺激肠胃,另外,月经期腹部易受凉,如果再喝冷饮,属于雪上加霜。所以夏天喜欢吃雪糕喝冷饮的美眉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哦。

2、吃应季的蔬果

专家称,水果营养丰富,可补充各种营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吃当季水果,不要或者尽量少吃反季的水果。因为不是应季的食物,它的健康价值就会相应降低,并且很有可能是人工催熟。比如冬天,就不宜吃西瓜这样的水果。

3、多吃红枣、桂圆等补血补气食物

女性经期缺血,需要补血,不妨适量吃一些红枣、桂圆等能够补血补气的食物,也可以多喝点红糖水。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桂圆能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气血不足,体虚乏力;心脾血虚,失眠健忘,惊悸不安。

4、多摄入粗纤维的食物

食物纤维可以软化分解大_便,促进肠蠕动,能有效地预防大肠_癌、糖_尿病、肥胖、便_秘等疾病。食物纤维主要存在于蔬果类、豆类、全谷类和菌类等食物中,多摄入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助于防止经期易发生的腹泻、便秘等现象,能有效缓解经期的不适。

5、早睡,不要熬夜

专家指出,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有助于防治月经期拉肚子。因此,女性在月经期一定要注意早睡,保证睡眠质量。

6、热水泡脚

人的脚上有很多穴位,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驱寒。水温45-47℃,每天泡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另外,泡脚后,还可进行足底按摩,更有助于脚部保暖,延缓衰老,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温暖子宫与调理肠胃功能的作用。

注意事项:以上介绍的6种方法有助于解决经期拉肚子问题,但是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坚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见到效果。

女性经期生活四禁忌

一忌经期捶腰

妇女在月经期间由于盆腔充血会使人感到轻微不适,如腰酸、小腿或下腹部发胀、乳房胀痛、大小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等。这些都是经期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然而,此时如果人为地随意用力捶打腰背,往往会加剧腰背酸痛。因为捶打腰背后,会使盆腔充血加重和血流加快,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反而使腰背酸痛更加厉害。

二忌香水过量使用

女人爱香水,但香气过浓也会致病。香气善于窜走,尤其是加入了人工芳香的香水,虽然模拟的是自然花香,但由于多采用化学香精物质,其香味分子的浓度大大超过天然花香分泌的浓度,而且一些难以预料的化学反应很可能会对人的呼吸道、皮肤及中枢神经产生不良作用。有人闻了过浓的香气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等诸多不适应症状。

三忌多食植物油

人们都知道多吃动物脂肪对身体健康有害。实际上,多吃植物油对身体健康也不利,尤其是妇女多吃植物油害处更大。医学实验证明,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在体内形成较多的热量。喜好吃油炸食物的女性,一般容易发胖,而且容易患乳腺癌和结肠癌。因为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使胆汁分泌过多,而胆汁酸的代谢产物有致癌作用,故过多摄入植物油还可能会引发结肠癌。

四忌常穿尖头鞋

外表看起来性感、漂亮、时尚的尖头鞋,不仅会让你的纤纤玉足长出“鸡眼”,还可能把你送上手术台做矫正手术!由于尖头鞋有延伸腿部比例的视觉作用,因此不少爱美的都市女性趋之若鹜。但骨科医生指出,长期穿着尖头鞋可能会导致长出“鸡眼”,甚至于足部畸形,尖头鞋的鞋头又窄又扁,在设计上存在伤脚的缺陷,长期穿着容易磨损脚部。而脚趾的互相挤压,又有可能导致足部“横弓”、“中弓”的塌陷,甚至导致脚趾变形、脚趾重叠等。特别是23岁以下的女性,更容易“中招”。

相关标签: 月经

相关阅读

  • 儿子出轨父母该怎么给媳妇交代
    儿子出轨父母该怎么给媳妇交代
    儿子出轨后父母需主动沟通、承担责任、尊重儿媳感受、协助解决问题、维护家庭和谐。1、主动沟通:父母应第一时间与儿媳坦诚交流,避免隐瞒或拖延。以家庭会议形式创造安全对话环境,明确表达对错误行为的谴责,同时 ...
    05-03
  • 鸽子蛋幼儿吃了会早熟吗
    鸽子蛋幼儿吃了会早熟吗
    鸽子蛋不会直接导致幼儿性早熟,但需注意饮食均衡和潜在过敏风险。1、营养分析:鸽子蛋蛋白质含量略高于鸡蛋,但激素水平与普通禽蛋无显著差异。每100克鸽子蛋含13-14克蛋白质,胆固醇约350毫克,未检测到外源性性激 ...
    05-03
  • 儿子发现母亲出轨怎么办
    儿子发现母亲出轨怎么办
    发现母亲出轨需冷静处理,涉及家庭关系修复、心理疏导、隐私保护、沟通技巧和长期支持。1、保持冷静:情绪激动可能加剧矛盾,建议先独自消化情绪或与信任的朋友倾诉。避免立即质问母亲或第三方,防止冲突升级。可记 ...
    05-03
  • 孩子长期喝牛奶会不会早熟?
    孩子长期喝牛奶会不会早熟?
    孩子长期喝牛奶不会直接导致性早熟,但需注意激素残留、营养失衡、肥胖风险、遗传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影响。1、激素残留:部分牛奶可能含微量外源性激素,如奶牛饲养过程中使用的生长激素。选择正规品牌巴氏杀菌奶可降 ...
    05-03
  • 孩子假性早熟能治好吗
    孩子假性早熟能治好吗
    假性早熟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主要干预手段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抑制、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和心理支持。1、病因治疗:假性早熟多由外源性激素暴露或器质性疾病引发。接触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误服避孕药等外源因 ...
    05-03
  • 追单亲妈妈的方法
    追单亲妈妈的方法
    追求单亲妈妈需要理解其特殊心理需求和生活压力,关键在于真诚、尊重和实际支持。1、理解处境:单亲妈妈往往承担育儿和经济双重压力,时间精力有限。追求前需了解对方生活节奏,避免过度打扰。主动观察她的作息规律 ...
    05-03
  • 蜂蜜会使孩子性早熟吗
    蜂蜜会使孩子性早熟吗
    蜂蜜不会直接导致儿童性早熟,但过量摄入可能影响激素平衡,需结合遗传、饮食结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因素综合评估。1、激素问题:天然蜂蜜中植物雌激素含量极低,远低于豆制品等食物。蜂王浆虽含微量活性物质,但 ...
    05-03
  • 追单亲妈妈应该怎么给她说
    追单亲妈妈应该怎么给她说
    追求单亲妈妈需要真诚、尊重和耐心,关键在于理解她的特殊处境、建立信任关系、明确表达意图、给予实际支持、保持适度边界。1、理解处境:单亲妈妈通常面临育儿与经济双重压力,时间精力有限。初次接触时避免过度打 ...
    05-03
  • 喝牛奶会让小孩子早熟吗?
    喝牛奶会让小孩子早熟吗?
    喝牛奶不会直接导致儿童性早熟,但需注意激素残留、营养失衡、肥胖风险、个体差异和科学饮用量。1、激素残留:部分牛奶可能含微量外源性激素,主要来自奶牛饲养过程中使用的促生长剂。选择正规品牌巴氏杀菌奶可有效 ...
    05-03
  • 多吃豆制品会早熟吗
    多吃豆制品会早熟吗
    豆制品不会直接导致性早熟,但过量摄入可能影响激素平衡,关键因素包括大豆异黄酮含量、个体代谢差异、饮食结构、青春期发育阶段、遗传易感性。1、大豆异黄酮: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可能模拟人体雌激素作用,儿童长期 ...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