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生活经验

选错避孕方法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发布者:轻鸿向远 时间:2021-9-18 17:03

对于避孕方法,年轻女性们还是要多加注意的,如果避孕方法选错了可能带来的危害很大,所以要警惕选错避孕方法的危害,了解选错避孕方法的危害!

很多人说到避孕,首先想到的就是避孕套和避孕药,这是大家最为常见的两种避孕方式,而在两性生活中,有的人为了避孕也会采取很多奇奇怪怪的所谓的偏方,避孕常识十分的匮乏,容易陷入避孕误区。

避孕方法选错了危害很大

如今虽然不少男女在进行两性生活时都有了避孕的意识,可是由于对避孕常识不太了解,有许多人都采用了错误的方法,最终不得不面临着很大危害。

1、频繁用紧急避孕药扰乱内分泌

现在很多年轻女性把紧急避孕药当成了常规避孕方式,这是错误的。因为它不能阻止排卵和受精,此种药物对子宫内膜和内分泌干扰很大,用后往往有不正常出血和闭经,而且也会增加避孕失败几率。

2、安全期避孕易增加人流风险

所谓的“安全期”避孕法十分不可靠,因为对于月经周期为28天的女性而言,这段“安全”的时间仅为1周左右。而且由于气候、饮食、情绪、环境等的变化,排卵时间也会发生波动,甚至发生额外排卵。专家认为,这种非常规避孕方式存在很大隐患,失败率也较高,易导致人流率的增加。

3、体外射精或导致男性早泄

体外射精法可能是全球最风行的避孕法,也是效率最低的节育方式。根据统计数字,如果有一百对夫妇使用这种方法来避孕,有三十个妇女会怀孕。即使在安全期使用,失败率还是很高,而且有养成早泄的可能。

在很多夫妻或情侣看来,避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每当激情上来时,往往都会忽略避孕这一步。而就是这种无所谓的心态,使得许多人都忽视了错误避孕给自己和爱人带来的伤害,最终等到失去受孕的权利才懂得后悔。

四个避孕误区要当心

误区1、禁欲:成功率100%

成功率虽高,但损失了所有的乐趣。是最笨的法子,最不可取。

误区2、偶然性生活:成功率10%

据不完全统计,在人流的女性当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怀孕不是那么容易,偶然一次性生活怀孕的几率很低。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每一次性生活都有怀孕的风险,切忌具有侥幸心理。

误区3、经期避孕:成功率《30%

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经期也可能排卵。也许多数人在经期不会怀孕,但如果你是那极少数呢?有些女性即使在月经期也可能排卵。而且别忘了,精子在阴道内最多可存活8天。

误区4、哺乳期:成功率《90%

如果你因为正在哺乳期而放松了警惕,就可能有让你悔之不迭的情况发生。据调查,有5%~10%的怀孕妇女就是在哺乳期时莫明其妙受孕的。生产后,婴儿吸吮胸部的动作能反射性地使母亲的下丘脑受到抑制,从而抑制卵巢排卵。利用这种不排卵的特点是可以起到避孕作用的。但这种方法同样不可靠。因为如果婴儿吸吮胸部减少、乳汁分泌量减少、乳汁浓度降低,或停止哺乳,或产妇受环境、气候、情绪变化及性生活影响时,生乳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抑制作用减弱,卵巢就会从哺乳期间静止状态开始恢复功能,排出成熟卵子,从此逐步恢复月经周期。

哺乳期的妈妈不可不知:一般而言,女性是先排卵而后2周才来月经。由于“排卵在先,月经在后”的特点,有的妇女在月经未来之前就可能受孕。

以上例举的这些都是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实施的他们自认为能够有效避孕的手段,然而事实却不尽然,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采取了避孕措施却依旧导致怀孕,说到底,还是因为避孕常识却缺乏导致,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在避孕的时候能够更加的科学。

性生活中,避孕是老生常谈的事。避孕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根据调查发现,有七成年轻人选错了避孕的方法,选错方法的后果就是意外妊娠的发生。想爱爱,就要先学会如何避孕。

多种多样的避孕法

目前流行的避孕方法包括体外射精、安全期避孕、安全套、宫内节育器、输卵管/输精管结扎、紧急避孕药、常规口服避孕药。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避孕的人数都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估计到2025年,将新增26亿需要避孕的夫妇。与此同时,意外妊娠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但是,林林总总的避孕方式,有效性却有着天差地别。一旦选择了有效性低的,很可能就把人生交付在一场赌博中!你的避孕观念正确吗?你正在用的避孕方式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多少?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大检验!

七成年轻人选错避孕方式

2013年,中国地区避孕问题调研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年轻人存在初次性行为年龄提前、婚前性行为普遍,但避孕知识匮乏、避孕意识薄弱的现状。69%的年轻人无防护做爱,81%的女性有过紧急避孕药使用经验,75%的年轻人在半年内都使用过避孕有效率低的避孕方式,如安全期法,体外/中断射精和紧急避孕药。40%的女性在过去一年曾多次使用紧急避孕药,但只有23%的女性清楚知道紧急避孕药的风险。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中国,65%的流产为20-29岁的未婚女性,63%的人初次流产年龄小于19岁,16%的人做过2-3次流产手术。由此产生的后果很严重:人工流产后,有18.92%的患者出现月经异常、子宫附件炎症、宫腔粘连等远期并发症。在继发不孕患者中,88.2%的人曾有人工流产史。 我国口服避孕药使用率不足3%据统计,全球约1亿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高达30%-50%,而在我国,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非常低,不足3%的育龄女性在使用口服避孕药。

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宫内节育器及绝育术超过80%,政府机构对口服避孕药的有效率和好处宣传不够,老百姓存在对口服避孕药认识上的误区,害怕服用“激素”,担心避孕效果,怕长胖,怕致癌,怕影响以后生小孩。

已经生育者可口服避孕药或结扎

现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很低,并不会致癌。专家指出,常规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原理是通过给予外源性孕激素和雌激素来抑制卵巢排卵,这与怀孕期间人体通过产生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来抑制排卵的原理相似。以往口服避孕药由于所含的孕激素具有雄激素样副作用,会引起水钠潴留,因而长期服用这些口服避孕药后,身体可能会发胖、体重增加。但目前一些新型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已经克服了这个缺点。

对于已经生育过,并且不想再生二胎的夫妇来说,可以选择结扎,也就是绝育手术,来以绝后患。当然,结扎手术也有严格的适应症,所以做手术要到正规的医院去。

相关标签: 阴道

相关阅读

  • 安全套会引起炎症吗
    安全套会引起炎症吗
    正确使用合格安全套通常不会引起炎症。安全套可能引发不适的情况主要有材质过敏、润滑剂刺激、使用方式不当、产品储存问题、个人卫生疏忽等。1、材质过敏:乳胶安全套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使用后外阴或阴茎皮 ...
    10-27
  • 鹌鹑蛋吃了会性早熟吗
    鹌鹑蛋吃了会性早熟吗
    鹌鹑蛋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性早熟。性早熟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内分泌异常、环境激素暴露等因素有关,日常适量食用鹌鹑蛋不会显著干扰儿童激素水平。鹌鹑蛋的营养成分与鸡蛋类似,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维生素B族等物质 ...
    10-27
  • 鹌鹑蛋吃了早熟
    鹌鹑蛋吃了早熟
    适量食用鹌鹑蛋通常不会导致早熟。鹌鹑蛋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鹌鹑蛋的营养成分与鸡蛋类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 ...
    10-27
  • 鹌鹑蛋孩子吃了会性早熟吗
    鹌鹑蛋孩子吃了会性早熟吗
    鹌鹑蛋孩子吃了通常不会导致性早熟。鹌鹑蛋的营养成分与鸡蛋类似,主要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矿物质,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其含有直接诱发性早熟的激素成分。鹌鹑蛋的激素含量极低,且与日常饮食中的其他动物性食品相 ...
    10-27
  •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会得什么病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会得什么病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可能引发视力下降、颈椎病、睡眠障碍、心理问题及肥胖等健康问题。主要原因包括蓝光辐射、不良姿势、生物钟紊乱、社交依赖和久坐行为。1、视力下降:手机屏幕释放的蓝光会损伤视网膜细胞,导致视疲 ...
    10-26
  • 鹌鹑蛋吃了会不会性早熟
    鹌鹑蛋吃了会不会性早熟
    鹌鹑蛋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性早熟。性早熟的发生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鹌鹑蛋作为普通食物,适量食用不会对性激素分泌产生显著影响。鹌鹑蛋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儿童生长发 ...
    10-26
  • 鹌鹑蛋宝宝吃了性早熟吗
    鹌鹑蛋宝宝吃了性早熟吗
    鹌鹑蛋不会直接导致宝宝性早熟,但需注意适量食用。性早熟通常与遗传、内分泌异常、环境激素暴露等因素相关,食物影响较小。鹌鹑蛋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适量食用有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其胆固醇 ...
    10-26
  • 怎么买安全套的尺寸
    怎么买安全套的尺寸
    安全套尺寸选择需根据阴茎勃起时的周长和长度综合判断,主要参考标准有标称宽度、长度范围及材质延展性。常见尺寸分为特大号标称宽度≥56毫米、大号52-56毫米、中号49-52毫米、小号≤49毫米,特殊尺寸需通过测量定制 ...
    10-25
  • 被父母发现搞对象怎么办
    被父母发现搞对象怎么办
    被父母发现谈恋爱后,保持坦诚沟通并展示责任感是关键。青少年可通过主动交流恋爱观、平衡学业与情感、建立健康边界等方式处理。1、主动沟通选择合适时机向父母说明恋爱情况,避免隐瞒或对抗态度。可简要介绍对方基 ...
    10-25
  • 阿胶小孩吃了会不会早熟呀怎么回事
    阿胶小孩吃了会不会早熟呀怎么回事
    阿胶小孩少量食用一般不会导致早熟,但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干扰内分泌。阿胶主要由驴皮熬制而成,含有胶原蛋白和少量激素成分,可能由遗传代谢异常营养过剩外源性激素摄入个体体质差异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早熟现象,可通 ...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