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生活经验

纠正女性性洁癖 正确三大步

发布者:本草物语 时间:2018-7-10 11:04

两性对于男和女都是很敏感的话题。一直以来,只要聊到两性话题,都会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对于成年的男性女性来说,这个话题永远都是小秘密,说不完的秘密。有的看似肮脏的想法及做法,让大部分的人跃跃欲试,但在一些女人眼里、心理,确实不堪入目,而且从心理上就十分抵触这些事情。这个并不是所谓的纯洁、干净,而是出现了一种性洁癖,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该不该去改变以下?我们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一、性洁癖分类

封建社会把女性只看作生育工具和男性的玩物,最怕女性具有自觉的性意识和自主的性权利。因此除了要求女性具有“三从四德”等行为规范之外,更是从小就向她们灌输对自己性器官的羞耻和厌恶。旧时的缠胸束乳就是压制女性对自己乳房所具有的性功能认识。月经初潮时,又向少女灌输它是脏丑羞之物。情窦初开之际,又把少女思春视为罪大恶极,若在言谈、举止、神情上有所表示,则简直是罪该万死了。这样长期和普遍的灌输,使大多数女性不自觉地接受了封建文化定下的标准,误以为自我压抑才是善和美,因此在心理上就会对不符合封建标准的事物产生严重的厌恶,甚至造成心理上恶心反应。

1、肉体洁癖

首先指对自己的肉体,尤其对生殖器官及其生理现象抱着不科学的态度,或者觉得它们丑陋,或者觉得它们肮脏。最普遍的就是女性认为自己的经血极其肮脏,觉得月经来潮是非常丑恶的事情。有的妇女结婚几十年,竟能做到始终没有让丈夫看到过自己的月经带,更不用说经血了,可见这种洁癖多么严重和持久。至于对待异性的肉体和生理现象,女性的洁癖虽然少一些,但对男性生殖器、分泌物和气味的厌恶也较普遍,较严重。

2、行为洁癖

首先指一些女性主观地把自己的性行为划分成好的和坏的、端庄的和放荡的,然后据此限定自己,即使与最亲爱的人在一起,也只有那些“好的”行为,厌恶并且也不可能做出那些“坏的”行为。同样,她们也会厌恶男性的许多行为。即使是男性真心表达性爱,她们也觉得丑、脏、不可接受,甚至是冒犯自己。

3、精神洁癖

指有的女性严格地束缚自己,不准自己想到性方面的事情,不准产生性欲,否则就会认为自己灵魂肮脏丑恶,甚至自责为道德堕落。她们追求没有性内容的纯洁爱情,甚至不愿结婚。反过来,这样的女性也认为几乎每个男人都很肮脏丑恶,因为他们总是想到、表达和寻求性爱。

上述三种性洁癖都不是女性天生就有或自发产生的,而是传统文化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有意把她们培养成这样的。

二、性洁癖危害

1、既不符合科学,又不利于男女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即使是对异性没有多少洁癖的女性,如果对自己存在较多洁癖,也会严重地束缚和压抑自己,无法放松地、全身心地投入婚前恋爱和婚后性生活中去。一般说来,精神洁癖最容易使女青年在恋爱中误解或错怪对方,反过来也最容易使一些伪君子得逞。肉体和行为洁癖则最容易造成妻子的性欲低下和极度被动。目前,在我国性生活不和谐夫妻中,这种情况相当多,而且仅靠夫妻自己很难彻底克服。三种洁癖在女性中很普遍,但也因人而异。严重到造成恋爱失败或性生活重大障碍的虽然不多,但毕竟会削弱双方的交流程度和满意程度。

2、性洁癖更是对女性性权利的一种扭曲

它会使人误以为这就是自尊自爱和自卫,容易由此产生对男性的错误鄙视和对立,甚至会把基于男女真正平等的女性性权利,曲解为凌驾于男性之上或“改造男性”。许多由于洁癖而影响了恋爱或性生活的女性,常常走向斥责甚至仇视和报复一切男性的极端。反过来,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又固守洁癖,很容易使女性自暴自弃。

3、忽视甚至反对自主发展和独立选择的方面,造成身为女性,却反对女性拥有性权利的现象性

洁癖如果以纯洁的假象出现,容易使女性只注意自己性权利中自我保护和被别人保护的方面,当然,从根本上说,性洁癖是反对和压抑一切性活动的,因此也就谈不到什么性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性洁癖首先危害的是女性自己,使她丧失享有性与爱的机会和权利,使她与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说,女性争取性权利时,也应该同时针对自己做起。

三、如何消除性洁癖

第一步是认识到它的存在

一旦察觉到自己在亲吻、爱抚和性生活中出现厌恶、勉强或事后感到恼悔时,就应该追忆分析:自己是否出现异常的味觉或嗅觉?是否联想到或不由自主地注意到某些平素认为脏的事物或清洗行为?是否在出现这些现象时,自己有所触动或更多地给予注意?如果是,就需要仔细追忆分析当时的具体细节,客观地评价一下,当时自己或对方是否已经足够讲卫生了。如果的确已经卫生了,你的心理状况就有性洁癖的因素在内,厌恶感越强,性洁癖越重。即使确实是由于不卫生引起你的反感,也应继续自我考察一段时间。足够卫生之后,你的不良感觉如果仍未消失,也是有性洁癖因素,持续时间越长,性洁癖的根子越深。不过要注意,任何由于偶然情况引起的心理不良反应,都不应轻易归入性洁癖之列,例如一方有病、情绪欠佳、外界有干扰等等。

第二步是自我探寻性洁癖的来源

注意多分析幼年和青春期内的经历,尤其是当时自己心理上有何反应,事后如何追忆、评价或总结。一些人已经想不起有关的经历与感受,那么不妨反过来考察一下对方或其他人的经历,总结一下别人为什么没有产生性洁癖。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心理分析学家,一般只需真正明白:自己的性洁癖既不是自己主观愿意形成的,更不是什么值得珍视的自我价值或精神追求,只不过是某些社会经历的产物。但重者须咨询。

第三步是自己主动积极地寻求心理上的脱敏

这绝不是说仅仅靠压抑自己,指望长期忍耐就能“习惯成自然”,也不是仅仅具有“衣服再肮脏,洗过就干净”那样的态度就行。脱敏要靠积极的性热情来取代性洁癖。首先是观察并熟悉自己和对方的性器官;其次是着意体会它们的美妙功能,并经常在追忆中加深这种体会;然后是把这种体会与夫妻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联系起来。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深究性解剖学、对镜观察、自我描画或叙述、夫妻共浴互洗、日常裸体相处等等。当然还必须使性生活真正成为作爱。

通过上述的学习和了解,我们认识到性洁癖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往往洁癖到了一定程度的话,对于夫妻和成年人来说,都是让人高兴心情低落的事情。但是,夫妻之间相处,一定要注意卫生,注意双方之间的一种传递爱的方式。互相对身体都要有一种自律,消除双方的不良性心理,关爱对方,一切慢慢来,让爱充满在线爱每一天。

相关标签: 月经

相关阅读

  • 青少年一侧胯骨疼是怎么回事
    青少年一侧胯骨疼是怎么回事
    青少年一侧胯骨疼可能由运动损伤、生长痛、髋关节滑膜炎、股骨头骨骺滑脱或强直性脊柱炎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1、运动损伤:剧烈运动或意外跌倒可能导致髋关节周围肌肉拉伤、韧带扭伤或软组织挫伤。表现 ...
    10-29
  • 鹌鹑蛋会导致早熟吗
    鹌鹑蛋会导致早熟吗
    鹌鹑蛋通常不会导致早熟,适量食用对健康有益。早熟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鹌鹑蛋并非主要诱因。鹌鹑蛋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其营养价值与鸡蛋相近,但胆固醇含量较低。儿童 ...
    10-29
  • 鹌鹑蛋会让孩子早熟吗
    鹌鹑蛋会让孩子早熟吗
    鹌鹑蛋不会直接导致孩子早熟。性早熟通常与遗传、内分泌疾病、环境激素暴露等因素有关,鹌鹑蛋作为普通食材,其营养成分与鸡蛋类似,适量食用不会干扰儿童正常发育。鹌鹑蛋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 ...
    10-29
  • 鹌鹑蛋会不会导致性早熟
    鹌鹑蛋会不会导致性早熟
    鹌鹑蛋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性早熟,但过量摄入可能对儿童内分泌平衡产生潜在影响。性早熟通常与遗传、环境激素暴露、饮食结构失衡等因素相关。鹌鹑蛋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多种维生素,适量食用有助于 ...
    10-28
  • 鹌鹑蛋会促进性早熟
    鹌鹑蛋会促进性早熟
    鹌鹑蛋通常不会直接促进性早熟。性早熟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鹌鹑蛋会直接导致性早熟。鹌鹑蛋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多种维生素,适量食用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其胆固醇 ...
    10-28
  • 安全套会引起炎症吗
    安全套会引起炎症吗
    正确使用合格安全套通常不会引起炎症。安全套可能引发不适的情况主要有材质过敏、润滑剂刺激、使用方式不当、产品储存问题、个人卫生疏忽等。1、材质过敏:乳胶安全套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使用后外阴或阴茎皮 ...
    10-27
  • 鹌鹑蛋吃了会性早熟吗
    鹌鹑蛋吃了会性早熟吗
    鹌鹑蛋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性早熟。性早熟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内分泌异常、环境激素暴露等因素有关,日常适量食用鹌鹑蛋不会显著干扰儿童激素水平。鹌鹑蛋的营养成分与鸡蛋类似,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维生素B族等物质 ...
    10-27
  • 鹌鹑蛋吃了早熟
    鹌鹑蛋吃了早熟
    适量食用鹌鹑蛋通常不会导致早熟。鹌鹑蛋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鹌鹑蛋的营养成分与鸡蛋类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 ...
    10-27
  • 鹌鹑蛋孩子吃了会性早熟吗
    鹌鹑蛋孩子吃了会性早熟吗
    鹌鹑蛋孩子吃了通常不会导致性早熟。鹌鹑蛋的营养成分与鸡蛋类似,主要含优质蛋白、卵磷脂及矿物质,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其含有直接诱发性早熟的激素成分。鹌鹑蛋的激素含量极低,且与日常饮食中的其他动物性食品相 ...
    10-27
  •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会得什么病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会得什么病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可能引发视力下降、颈椎病、睡眠障碍、心理问题及肥胖等健康问题。主要原因包括蓝光辐射、不良姿势、生物钟紊乱、社交依赖和久坐行为。1、视力下降:手机屏幕释放的蓝光会损伤视网膜细胞,导致视疲 ...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