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身上有老人味可通过加强皮肤清洁、保持衣物床品干燥、调节饮食结构、治疗基础疾病、使用除味产品等方式改善。老人味通常与皮肤代谢产物堆积、慢性疾病、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皮脂腺萎缩导致角质层脱落加快,堆积的死亡细胞经细菌分解易产生异味。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腋下、颈部、足部等褶皱部位,选择中性或弱酸性沐浴露,避免过度搓洗损伤皮肤屏障。行动不便者可辅助使用免洗清洁喷雾。
汗液与织物纤维混合后滋生细菌会加重体味。棉质内衣裤需每日更换,被褥每周晾晒,使用含银离子抑菌剂的洗衣液。糖尿病患者或失能老人可配备吸湿排汗功能的内衣,潮湿地区建议使用除湿机控制环境湿度。
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皮脂分泌和肠道腐胺类物质生成。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减少大蒜、洋葱等含硫化合物食物。存在口源性异味者可用绿茶、薄荷等天然抑菌剂漱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产生烂苹果味,尿毒症患者体表尿素霜分解有氨味,龋齿或牙周炎引发口臭。需定期监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牙科每年洁治。皮肤真菌感染可使用酮康唑乳膏,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规范四联疗法。
选择含氧化锌、茶树精油的抑菌爽身粉涂抹易出汗部位,避免含酒精的止汗喷雾刺激皮肤。居室可用白醋或小苏打溶液擦拭家具,摆放活性炭包吸附异味。严重体味者可咨询医生使用氯己定外用消毒液。

建议老人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每日进行适度户外活动促进新陈代谢。家属应定期协助老人进行全身皮肤检查,特别注意足癣、褥疮等易被忽视的部位。长期卧床者需每两小时翻身并保持会阴清洁,饮食中可添加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若异味伴随体重下降或意识改变,需及时排查恶性肿瘤或神经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