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赡养老人可通过法律途径、家庭协商、社区调解、心理干预、经济援助等方式解决。赡养义务缺失通常由经济压力、家庭矛盾、法律意识淡薄、代际观念冲突、赡养人自身困境等原因引起。
老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根据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法定赡养责任,拒不履行者可能被强制执行财产。建议保留子女收入证明、沟通记录等证据,可申请法律援助减轻诉讼成本。若子女存在虐待遗弃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召集家族长辈或权威亲属主持家庭会议,明确赡养费标准与照顾分工。协商时可拟定书面协议,约定探视频率、医疗费用分摊等细节。对于多子女家庭,需平衡各方经济能力,避免因分配不均引发新矛盾。必要时可邀请律师见证协议法律效力。
通过居委会或街道办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员会依据本地生活水平拟定合理赡养方案,同时开展孝道文化教育。部分地区设有老年维权岗,可协助老人申请临时救助。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村委会可协调土地收益分配作为赡养补充。
部分子女因童年创伤产生报复性不赡养,需专业心理咨询介入。可通过家庭治疗改善亲子沟通模式,化解积怨。老年人同步需心理疏导,避免因被弃养产生抑郁倾向。社会福利机构常配备老年心理辅导师,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符合条件者可申请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保障。部分地区对赡养纠纷家庭暂停发放征地补偿款,督促子女履行义务。社会组织有时提供助老餐、居家照护等公益服务。老人应注意保管好养老金账户,防止子女恶意侵占财产。
建议老人优先通过柔性方式解决矛盾,保留所有书面沟通记录。日常注意血压监测与情绪管理,避免激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可参加社区老年活动保持社交,减少孤独感。若需长期照护,可考察正规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时需子女共同确认条款。定期体检并保存医疗凭证,便于后续维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