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还没发育通常是正常的,青春期发育时间存在个体差异。男性一般在10-16岁、女性在8-14岁进入青春期,但受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青少年可能出现发育延迟。
青春期启动时间受多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占主导作用,若父母青春期启动较晚,子女发育时间可能相应推迟。营养状况也是关键因素,长期蛋白质、钙质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可能影响性腺发育。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内分泌异常,或过度运动、精神压力等环境因素,均可能导致第二性征出现延迟。男性表现为睾丸体积未增大、无阴毛生长,女性则表现为乳房未发育、无月经初潮。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病理性原因。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下丘脑-垂体病变等器质性疾病可能导致性发育停滞。若合并生长迟缓、嗅觉缺失或其他畸形,可能与卡尔曼综合征相关。染色体异常如特纳综合征、克兰费尔特综合征也会影响青春期进程。这些情况通常伴随骨龄明显落后、激素水平异常等客观指标异常。
建议家长记录孩子的生长曲线,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变化。保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维持适度运动。若16岁后仍无任何发育迹象,或存在其他异常体征,应及时就诊儿科内分泌科进行骨龄评估、激素检测等专业检查。避免盲目使用激素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