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发抖可能由低血糖、情绪紧张、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能量、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
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时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手抖、冷汗、心悸等症状。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过量或长时间未进食。可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日常需规律进餐并随身携带零食。若反复发作需检测血糖,排除胰岛素瘤等疾病。
焦虑、恐惧等强烈情绪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肌肉震颤、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常见于社交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可通过深呼吸、正念冥想缓解急性发作,长期建议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情绪性发抖通常随情绪平复而消失。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出现手抖、体重下降、怕热多汗等症状。可能与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结节有关。需检测甲状腺功能,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抑制激素合成,严重者可考虑放射性碘治疗。未控制甲亢可能引发甲亢危象。
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化会导致静止性震颤,多从单侧手指开始呈搓丸样动作。伴随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特征。早期可使用左旋多巴片补充多巴胺,后期需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康复训练有助于维持运动功能。
部分支气管扩张剂、抗抑郁药、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引发震颤。如沙丁胺醇吸入剂、舍曲林片等。通常减量或换药后症状缓解,不可自行停药。用药期间出现严重震颤需复查心电图排除电解质紊乱。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疲劳和咖啡因摄入。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寒战,糖尿病患者应定时监测血糖。若发抖伴随意识障碍、胸痛或持续超过1小时,须立即急诊处理。长期不明原因震颤建议完善脑部MRI、肌电图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