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埋植避孕法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并在1983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皮下埋植避孕主要通过将含有孕激素的硅胶棒植入上臂皮下,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避孕效果,避孕效果可持续3-5年。
皮下埋植避孕法的研发始于对长效避孕方式的探索。传统口服避孕药需要每日服用,容易因漏服导致避孕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开始研究能够持续释放避孕药物的装置。1966年,美国人口理事会首次提出皮下埋植避孕概念,通过将左炔诺孕酮等孕激素封装在硅胶管中,利用硅胶的半透膜特性实现药物缓释。经过十余年临床试验,首款皮下埋植剂Norplant于1983年在芬兰率先上市,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
我国于1994年引进皮下埋植避孕技术,经过本土化改良后逐步推广。国产皮下埋植剂如左炔诺孕酮硅胶棒等产品相继问世,避孕时效从最初的5年缩短至3-4年,减少了激素累积风险。现代皮下埋植剂已发展到单根型,植入过程仅需1分钟,取出也更为简便。该技术特别适合需要中长期避孕的女性,尤其是哺乳期妇女和不能使用雌激素避孕的人群。
皮下埋植避孕法需在月经周期开始的7天内植入,确保避孕效果。植入后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点滴出血等副作用,通常3-6个月后自行缓解。有严重肝病、乳腺癌病史或不明原因阴道出血者禁用。选择皮下埋植避孕前应咨询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避孕方式,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