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和腿压一会就麻通常是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生理现象,少数情况下可能与神经压迫或慢性疾病有关。短暂麻木多由姿势不当导致,持续麻木需警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压迫肢体神经和血管,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引发麻木感。常见于午睡枕手臂、跷二郎腿等行为,改变姿势后几分钟内可自行缓解。日常应避免肢体受压超过30分钟,久坐时建议每小时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对称性肢体末端麻木,与高血糖损伤周围神经有关,需监测血糖水平并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多伴随颈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会导致单侧肢体放射性麻木。这类情况需通过颈椎牵引、微波理疗改善,严重者可考虑椎间孔镜手术。腰椎问题引发的下肢麻木可能伴有间歇性跛行,磁共振检查能明确诊断,急性期可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长期酗酒者若出现四肢手套袜套样麻木,需考虑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变,应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1片。
出现反复肢体麻木时应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穿过紧的衣物或佩戴过重饰品。中老年人可定期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若麻木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随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脊髓损伤或脑卒中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