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青春期教育

避孕的误区都有哪些?细数5个常见的避孕误区

发布者:一页小城 时间:2022-9-28 17:39

指导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产科主任唐蔚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和秀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张建平教授

每年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世界避孕日是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日,旨在提高年青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青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安全避孕率,改善生殖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年青人的生殖健康和性健康。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偶然一次性生活不会导致怀孕,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每一次性生活都有怀孕的风险。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次多达1300万,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25岁以下妇女占一半以上,不包括1000万药物流产和在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流数字。在一些大中城市,重复流产率达55.9%。造成我国人工流产数量巨大原因,除了与避孕的重视程度有关外,错误的避孕观念以及避孕方式都是造成避孕失败的重要原因,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避孕认识误区。

细数5个常见的避孕认识误区

认为在"安全期"进行避孕就很安全

对于安全期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不少女性朋友虽然懂得利用它来来避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产科主任唐蔚提醒说,安全期避孕其实一点也不安全。所谓的安全期是相对易受孕期而言的,女性排卵虽然只是一个瞬间,但卵子排出后可存活1-2天,而精子的受精能力多在排卵后的24小时之内,超过2-3天精子即失去与卵子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排卵前2-3天和排卵后1-2天性交,都有可能受孕,这个时间段叫易孕期或危险期。而相对而言的就是坊间所说的安全期了。

安全期避孕,只适用于生理期十分规律的女性,很多女性也知道,自己的生理周期"抽风"起来,实在是没有什么章法可言。女性的排卵日期跟情绪、环境都有关系,也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比如分隔两地的情侣或夫妻久别重逢,女性很可能因为突发事件导致体内垂体-下丘脑-卵巢轴出现改变,从而发生超前排卵等的现象,最终出现本来安全期却意外受孕的情况。

上环避孕就可以一劳永逸

现实生活中,不少女性选择了一种更为简便、可靠的避孕方法——上避孕环。认为这样就能一劳永逸了。专家介绍说,宫内节育环因放取简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不影响性生活质量,深受广大已婚女性青睐,尤其是生育期妇女,故成为目前女性避孕的重要措施。其避孕成功率在85%~90%,但并非可百分之百地避免怀孕

上了环为什么还会怀孕呢?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避孕环已过了"使用期"。节育器种类不同,使用年限也不一致。不锈钢金属节育器可放置20年左右,到绝经半年后取出;塑料型或硅橡胶型宫内节育器可放置3~5年;塑钢混合环可放置5~10年;带铜宫内节育器可放置3~5年;用铜套代替钢丝者可放置10~15年;带孕酮宫内节育器一般在1年后孕酮激素已接近释放完,需逐年更换。所以应警惕节育器"超期服役",上节育器的女性应该定期检查,按时更换。

紧急避孕药是事后补救的"万能法宝"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和秀魁主任医师介绍说,紧急避孕药,顾名思义,就是在性生活未做避孕措施,或发现原避孕措施失效,例如同房后发现避孕套破裂后采用的紧急避孕措施,常用的有米非司酮和含激素的紧急避孕药如毓婷、复方左炔诺酮片等。紧急避孕药不是常规的避孕措施,而且有一定的失败率。可是,很多人不清楚这点,把紧急避孕药当成是"事后"补救的"万能法宝",甚至把紧急避孕药当成是常规的避孕手段,殊不知,这背后却隐藏着很多的隐患。

紧急避孕药只能对这一次无保护性生活起保护作用,其避孕有效率明显低于常规避孕方法,而且由于它含有的激素量很大或抗孕激素效果较强,经常使用的话,会扰乱女性自身的荷尔蒙分泌,导致月经紊乱。如频繁使用紧急避孕药,容易抑制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导致卵巢功能减退、闭经,甚至卵巢早衰、不孕,而且由于紧急避孕药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服用可影响肝功能,含孕激素的紧急避孕药有增加血栓和偏头痛的风险。

进行体外射精便可以避孕

有些人认为,同房时如果让男方在体外射精就可以不使女方怀孕。这种认识也是有偏差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张建平教授表示,采用体外射精避孕法的失败率高达27%。这是因为在性爱过程中,男性生殖系统内的各种腺体分泌活跃,在射精前,就可能会有少量精子随着分泌液溢出,并进入女性生殖道,造成受精。另外,为随时提防射精的到来,男女双方会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从而降低性爱质量,长此下去,可能引起男性神经衰弱、前列腺疾病及女性性冷淡等。

同房后立即冲洗阴道可避孕

有人认为男女同房后,若女方进行阴道冲洗就可以避孕。此种方法其实很不安全。同房时,若男方发生射精,无数的精子就会很快游到女方的子宫腔内。此时,不管女方怎样进行阴道冲洗也无法将全部精子冲出体外。因此用阴道冲洗法避孕,女方照样可以怀孕。

相关标签: 女性性冷淡

相关阅读

  • 跷二郎腿在上的腿是长还是短
    跷二郎腿在上的腿是长还是短
    跷二郎腿时在上方的腿通常比下方的腿短,这是由骨盆倾斜和肌肉代偿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保持该姿势可能导致脊柱侧弯、骨盆失衡等问题。人体在跷二郎腿时,上方腿的髋关节处于内收内旋状态,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持 ...
  • 私下大腿两侧黑的原因
    私下大腿两侧黑的原因
    私下大腿两侧发黑可能与摩擦刺激、肥胖、内分泌失调、真菌感染、黑棘皮病等因素有关。该现象既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导致,也可能与病理性疾病相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1、摩擦刺激长期穿着紧身衣物或剧烈运动时,大腿 ...
  • 翘不了二郎腿有什么危害
    翘不了二郎腿有什么危害
    翘不了二郎腿通常不会直接危害健康,但可能提示髋关节或腰椎活动受限,长期代偿性姿势可能引发肌肉紧张或关节劳损。常见原因包括髋关节发育异常、腰椎间盘突出、肌肉韧带损伤等。髋关节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无法完成内收 ...
  • 跷二郎腿哪边的脸大
    跷二郎腿哪边的脸大
    跷二郎腿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某一侧脸部变大,但长期保持这一姿势可能通过影响体态间接引发面部不对称。面部大小差异多与咀嚼习惯、睡姿或先天骨骼发育有关,跷二郎腿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短期 ...
  • 跷二郎腿腿会不会变短
    跷二郎腿腿会不会变短
    跷二郎腿一般不会导致腿变短,但长期保持这一姿势可能影响骨骼和肌肉健康。跷二郎腿时,骨盆倾斜和脊柱受力不均可能引发腰背疼痛,但不会因受压而缩短骨骼长度。人体下肢长度由股骨和胫骨等骨骼决定,成年后骨骼长度 ...
  • 85岁老人每天最佳步数
    85岁老人每天最佳步数
    85岁老人每天最佳步数为3000-5000步,具体需根据个体健康状况调整。高龄老人骨骼肌肉功能退化,过量行走可能加重关节负担。3000-5000步的运动量既能维持心肺功能,又可避免膝关节损伤。该步数范围相当于持续散步20-3 ...
  • 86岁老人浑身没劲要警惕
    86岁老人浑身没劲要警惕
    86岁老人浑身没劲可能是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表现,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潜在问题。常见原因主要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慢性心力衰竭、帕金森病、抑郁症等。1、营养不良长 ...
  • 跷二郎腿会长短腿吗
    跷二郎腿会长短腿吗
    跷二郎腿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长短腿,但长期保持这一姿势可能引发骨盆倾斜或脊柱侧弯等继发性问题。长短腿多由先天发育异常、外伤或疾病引起,与日常习惯性动作无直接因果关系。跷二郎腿时单侧髋关节持续受压,可能造成 ...
  • 85岁老人每天走路标准
    85岁老人每天走路标准
    85岁老人每天走路标准一般建议控制在3000-5000步,具体步数需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运动习惯和医生建议调整。高龄老人骨骼肌量减少且关节退变明显,步行需兼顾锻炼与安全。心肺功能正常的老人可选择4000-5000步的中等强 ...
  • 跷二郎腿会使腿不一样长吗
    跷二郎腿会使腿不一样长吗
    跷二郎腿通常不会导致腿不一样长,但长期保持这一姿势可能引发骨骼肌肉问题。跷二郎腿属于暂时性体位改变,不会直接影响骨骼长度。若因长期姿势不良引发骨盆倾斜等问题,可能造成功能性腿长差异。人体下肢长度由骨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