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青春期教育

精液有助于女性增强身体免疫力

发布者:夏天溜走了 时间:2019-2-11 10:35

正常的夫妻性生活有益于夫妻双方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这已是目前医学界不争的结论。最近医学家们又有惊人发现,夫妻性生活有助于女性防病抗癌,其功在于男性的精液。德国医学家在一次生物试验中意外地发现,男性的精液里含有一种重要的抗菌物质,即精液胞浆素,它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一旦进入菌体细胞内,就能阻止细菌核糖核酸的合成,核糖核酸是构成蛋白质必不可少的生化物质,它的合成受阻便使细菌无法生长。

实验室培养发现,精液胞浆素能像青霉素、链霉素一样杀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其它致病菌。通过对100位结婚30年以上,每周有1到2次和谐性生活的妇女做妇科检查,结果发现,患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妇科病的仅占10%,大大低于较少有正常性生活的妇女。

究其原因,有正常和谐性生活的女性,由于每周有1到2次丈夫的精液有规律地进入阴道,经子宫颈逐渐到达子宫以至输卵管,从而对这些部位起到有益的消毒杀菌作用。

有关研究还发现,精液在保持妇女体内激素的平衡上起关键的作用,它可以防止或减少某些癌症的发生。美国研究人员对300名已婚妇女进行的6年调查表明,年龄在35到65岁之间、其丈夫使用避孕套避孕的妇女中,乳癌发生率比服用避孕药及其他方式避孕的妇女高5倍。

据资料介绍,精液对肠癌也有事实上预防的作用,性生活中男方使用避孕套避孕,女性直肠癌的发生率比使用其它方法避孕的妇女发病率高得多。精液胞浆素的抗菌作用可能与防癌作用有直接联系。

相关标签: 精液

相关阅读

  • 安全套带反了会得病吗
    安全套带反了会得病吗
    安全套带反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疾病,但可能增加避孕失败或感染风险。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疾病和意外怀孕的关键措施。安全套带反后若未更换直接使用,外层接触生殖器可能残留病原体,但概率较低。乳胶或聚氨酯 ...
  • 生理期不能同床吗
    生理期不能同床吗
    生理期一般不建议同床。月经期间女性生殖系统处于敏感状态,同床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或加重不适症状。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宫颈口轻微扩张,此时同床容易将外界细菌带入阴道。阴道内环境改变可能破坏正常菌群平 ...
  • 去医院生产穿什么衣服
    去医院生产穿什么衣服
    去医院生产建议穿宽松舒适、方便穿脱的纯棉衣物,推荐分体式哺乳衣或开襟式睡衣,搭配一次性内裤和防滑拖鞋。分娩过程中衣物可能被羊水或血液污染,选择易更换的款式能减少不便。上衣优先考虑前开扣或侧开扣设计,便 ...
  • 安全套大小怎么选择尺寸
    安全套大小怎么选择尺寸
    安全套尺寸选择需根据阴茎勃起时的周长和长度决定,常见规格有中号、大号、特大号等,亚洲男性多适用中号。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脱落、破裂或不适感。测量阴茎勃起状态下的根部周长是选择安全套的关键步骤。使用软尺绕阴 ...
  • 安全套错误的6大误区
    安全套错误的6大误区
    使用安全套时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佩戴时机不当、未全程使用、未排出储精囊空气、重复使用、润滑剂选择错误、存放方式不当等。这些误区可能降低避孕成功率或增加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1、佩戴时机不当部分使用者会在阴茎 ...
  • 安全套大小如何选
    安全套大小如何选
    安全套大小需根据阴茎勃起时的周长选择,常见规格有标称宽度49-56毫米,对应周长98-112毫米。过大易脱落,过小可能影响勃起或导致破裂。选择安全套前需测量阴茎勃起后根部周长。用软尺绕阴茎最粗部位一周,记录毫米 ...
  • 跟老人住久了身体变差
    跟老人住久了身体变差
    与老人长期同住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通常与生活习惯差异、心理压力增加、环境适应能力减弱等因素有关。长期处于被动照顾状态可能减少自主活动量,而代际作息差异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生活习惯差异是核心影响因素。 ...
  • 夹腿综合症的危害
    夹腿综合症的危害
    夹腿综合症可能影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需及时干预。夹腿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夹紧双腿摩擦会阴的行为,可能与心理压力、感觉寻求、神经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1、生理影响长期夹腿摩擦可能导致会阴部皮肤 ...
  • 安全套尺寸如何选择
    安全套尺寸如何选择
    安全套尺寸的选择主要依据阴茎勃起时的周长,常见规格有中号52毫米、大号56毫米、特大号60毫米等,需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匹配。使用软尺在阴茎勃起状态下环绕中部最粗位置测量周长,周长除以3.14得到近似直径。中号52毫 ...
  • 夹腿综合症会自愈吗
    夹腿综合症会自愈吗
    夹腿综合症一般是指习惯性阴部摩擦,部分儿童可能随年龄增长自愈,但成人或症状严重者需干预治疗。习惯性阴部摩擦可能与心理因素、局部刺激、神经发育异常等有关,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为矫正或就医评估。儿童期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