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也就是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褥疮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预防它。
本质:褥疮也叫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溃烂和坏死的病症。
好发部位:多发生在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这些部位皮下脂肪少,骨头与外界间隔组织薄,更容易受到压力影响。
压力因素:垂直压力是引起褥疮的主要原因,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正常的承受范围,就会阻碍血液循环。此外,摩擦力和剪切力也会损伤皮肤和皮下组织,加速褥疮的形成。
身体状况:营养不良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的修复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高,容易引发感染和血液循环问题;皮肤潮湿会使皮肤变软,降低其抵抗力,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褥疮的发生风险。

红斑期:这是褥疮的初期阶段,皮肤完整,但出现红斑,受压部位皮肤发红,解除压力后红斑不会很快消退。
水疱期:随着病情发展,受压部位出现水疱,水疱大小不一,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溃疡期: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可分为浅表溃疡和深部组织损伤。浅表溃疡只累及皮肤表层;深部组织损伤则可能波及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出现坏死组织。
感染风险:褥疮创面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影响康复:对于原本就患病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褥疮会延长康复时间,增加痛苦和医疗费用。
减压措施:使用减压敷料、气垫床等,减轻局部压力。定期翻身,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翻身频率,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潮湿。可使用屏障霜、造口粉等保护皮肤。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必要时可补充人血白蛋白,增强身体抵抗力。
褥疮,医学上称为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常见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