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容易骨折,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在作祟。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全面认识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对于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疼痛特点: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通常会感到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疼痛在仰卧或坐位时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疼痛原因: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裂,以及肌肉疲劳、痉挛等都可能引起疼痛。此外,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也是产生疼痛的重要原因。
身高变化: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影响:身高缩短和驼背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还可能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引起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常见骨折部位: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性增加,轻微的外力作用,如咳嗽、打喷嚏、弯腰、提重物等,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等。椎体骨折可引起身高缩短、驼背和疼痛;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折类型,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骨折风险因素:除了骨质疏松本身,年龄、性别、家族史、低体重、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呼吸变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影响因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廓畸形,限制了胸廓的扩张和收缩,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此外,患者因疼痛而减少活动,也会导致呼吸肌力量减弱,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下降。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鲜、绿叶蔬菜等。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适量运动: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提高肌肉力量,减少骨折的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应尽量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骨密度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疼痛、身高缩短、驼背、骨折和呼吸功能下降等。了解这些症状表现,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骨质疏松,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定期体检等方法,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保护骨骼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