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是指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而近视力正常。近视眼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光线环境不佳等因素有关。

近视眼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近视眼时,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概率显著增加。高度近视眼多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这类患者眼球轴长过度增长,可能伴随视网膜变薄等眼底病变。建议有家族史的儿童定期进行视力筛查,早期发现异常可及时干预。
长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可能引发调节性近视。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过长、阅读距离过近、连续用眼超过40分钟不休息等行为,均可能加速近视发展。建议遵循20-20-20护眼法则,即每20分钟抬头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
自然光照不足会抑制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影响眼球正常发育。教室或家庭采光不佳、读写时背光或直射强光都可能加重用眼负担。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中的全光谱光线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学习时应保持桌面照度300-500勒克斯,避免在晃动的车厢内阅读。

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视紫红质合成,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钙、锌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可能影响巩膜强度。日常饮食应包含深色蔬菜、奶制品、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A、DHA的食物。过量摄入甜食可能改变房水渗透压,间接促进眼轴增长。
圆锥角膜、晶状体脱位等眼部疾病可能引发继发性近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可导致暂时性近视。这类情况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角膜交联术稳定圆锥角膜,或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

近视眼患者应每6-12个月进行专业验光,及时调整矫正度数。框架眼镜可选择非球面树脂镜片减少像差,隐形眼镜需注意每日佩戴时长。角膜塑形镜需在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18岁以上度数稳定者,可考虑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或眼内晶体植入术。日常注意用眼卫生,保证睡眠时间,避免揉眼等可能损伤角膜的行为。高度近视者须警惕视网膜脱离风险,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处理飞蚊症、闪光感等预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