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是指发生在眼球及其附属器官上的疾病统称,主要包括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类型。这些疾病可能由感染、外伤、代谢异常或年龄因素等引起,典型症状为红肿、疼痛、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或过敏原。患者会出现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及畏光等症状。细菌性结膜炎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病毒性结膜炎需配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日常需避免揉眼并保持眼部清洁。
角膜炎多因角膜损伤后继发感染导致,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典型表现为剧烈眼痛、流泪及视力模糊。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如真菌性角膜炎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细菌性感染则需氧氟沙星眼膏。严重角膜溃疡可能需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青光眼以眼压升高为特征,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类。早期可有头痛、虹视现象,晚期导致不可逆视野缺损。常用降眼压药物包括布林佐胺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急性发作时需静脉输注甘露醇注射液。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减退,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患者视物模糊如同隔毛玻璃,可能出现眩光或复视。初期可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复查。
视网膜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类型。典型症状为飞蚊症、闪光感或视野缺失。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控制血糖并配合雷珠单抗眼内注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尽快行玻璃体切割手术。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

预防眼病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每40分钟应远眺放松。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饮食中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蓝莓等食物。出现持续眼红、视力骤降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定期眼科检查能早期发现青光眼等隐匿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