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眼皮下垂可能由年龄性眼睑松弛、重症肌无力、动眼神经麻痹、眼睑肿瘤、外伤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随着年龄增长,眼睑皮肤胶原蛋白流失导致提上睑肌肌腱膜变薄松弛,这是最常见的生理性原因。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上睑下垂且进展缓慢,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严重时可考虑眼睑整形手术。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可能与胸腺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晨轻暮重的波动性上睑下垂。需通过新斯的明试验确诊,治疗主要采用溴吡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合并胸腺瘤时需要胸腺切除。
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等引起第三对脑神经损伤,常伴随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散大。需通过头颅MRI排查脑干梗死或动脉瘤,急性期可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同时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

眼睑基底细胞癌或睑板腺癌等占位性病变机械性压迫导致下垂,多伴有眼睑肿块或溃疡。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性质,早期病变可行手术切除联合眼睑重建,晚期需配合放射治疗。
眼部外伤导致提上睑肌断裂或神经损伤,常见于眼眶骨折或锐器伤。急性期需修复损伤组织,陈旧性外伤可通过额肌悬吊术等矫正手术改善外观。

建议老年人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用眼疲劳,每日做眼周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若出现突发性单侧下垂、伴随复视或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定期眼科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潜在疾病。对于轻度下垂可使用冰敷缓解水肿,避免用力揉搓眼部,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减少晨起眼睑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