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近视可通过控制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调整用眼环境、保持营养均衡、定期视力检查等方式实现。近视可能与遗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光线不足、缺乏户外活动、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5-10分钟,可通过远眺或闭眼放松睫状肌。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或书本。儿童青少年每日用眼总时长建议不超过6小时,课间务必离开座位活动。
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自然光暴露,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增长。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可锻炼眼部调节能力。阴天户外光线强度仍是室内的数倍,同样具有预防效果。
阅读时环境光照度应达到300-500勒克斯,使用台灯时同时开启顶灯避免明暗对比强烈。电子设备屏幕亮度需与环境光协调,避免过亮或过暗。保持书写姿势端正,书本与视线呈30-40度夹角更符合人体工学。

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通过食用胡萝卜、西蓝花等深色蔬菜,其含有的β-胡萝卜素能维持视网膜感光功能。钙质摄入不足可能影响巩膜强度,建议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深海鱼类提供的DHA有助于视觉神经发育。
学龄儿童应每3-6个月进行散瞳验光,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便于早期发现异常。出现眯眼、揉眼、凑近看物等行为时需及时就医。假性近视可通过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医疗干预逆转,真性近视需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控制进展。

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需全家参与,家长应带头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保持每天1小时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有助于缓解视疲劳。若已出现近视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角膜塑形镜或离焦镜片等专业防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