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眼部充血、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通过人工泪液、抗感染药物、抗过敏药物、冷敷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慢性结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干眼症或睑缘炎等因素引起。

人工泪液适用于干眼症或环境刺激引起的慢性结膜炎,能够缓解眼部干涩和异物感。玻璃酸钠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等可帮助润滑眼表。使用前需清洁双手,避免瓶口接触眼睛。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细菌性慢性结膜炎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黄色黏稠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需避免揉眼,定期更换毛巾和枕套。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应告知医生。
过敏性慢性结膜炎常表现为眼痒、水肿,可能与花粉或尘螨过敏有关。色甘酸钠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等可抑制组胺释放。同时需减少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季节性发作患者可提前预防性用药。

冷敷适用于急性发作期的充血和灼热感,能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使用前将冰袋包裹干净纱布,每次敷10-15分钟。避免温度过低导致冻伤。该方法可作为药物辅助治疗,但无法替代病因治疗。
严重睑缘炎继发的慢性结膜炎可能需睑板腺按摩或强脉冲光治疗。顽固性病例可考虑泪小点栓塞术减少泪液蒸发。术后需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膏,定期复查评估疗效。手术治疗多为最后选择方案。

慢性结膜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用眼,每用眼1小时休息5-10分钟。外出佩戴防尘眼镜,减少风沙刺激。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接触隐形眼镜前严格洗手,定期更换护理液。若症状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需进行裂隙灯检查排除其他眼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