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均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可能增高,且存在病态造血现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如5q-综合征等。骨髓活检可见骨髓增生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部分患者可见有核红细胞。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内溶血、血栓形成和骨髓衰竭。实验室检查可发现CD55和CD59阴性细胞增多,酸溶血试验和蔗糖溶血试验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尤其在晨起时明显。骨髓检查可见增生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增生减低。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通常超过20%。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骨髓活检可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弥漫性增生。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髓外浸润表现,如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引起的贫血。外周血可见大红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骨髓检查可见巨幼红细胞增生,粒系可见巨晚幼粒细胞和巨杆状核粒细胞。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早期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活检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染色阳性。外周血涂片可见泪滴样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骨髓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脾脏明显肿大。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诊断。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感染,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避免接触可能损伤骨髓的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检查,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