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支持、调整生活方式、参加互助小组等方式治疗。产后抑郁症通常由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压力、睡眠不足、家庭关系紧张、既往精神病史等原因引起。

认知行为疗法是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有助于纠正产妇对自身和育儿的消极认知。人际心理治疗可改善产妇与家人之间的沟通问题。支持性心理治疗能缓解孤独感和无助感,治疗周期通常需要8-12周。心理治疗适合轻中度患者,需由专业心理医师进行。
舍曲林片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改善情绪低落和焦虑症状。帕罗西汀片对伴随惊恐发作的抑郁有效,哺乳期使用需评估风险。阿戈美拉汀片能调节睡眠节律,适用于失眠型抑郁患者。所有抗抑郁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配偶应主动分担育儿责任,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家庭成员需避免批评指责,多给予情感认同和实际帮助。建立轮流照护制度保证产妇每天有4-6小时连续睡眠。家庭支持能显著降低抑郁严重程度,是康复的重要基础条件。

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利用婴儿睡眠时段同步休息。生活方式调整需要持续3个月以上才能显现效果。
产后抑郁互助小组提供经验分享平台,减轻病耻感。线上社区便于居家参与,线下活动能建立现实社交联系。小组活动通常包含正念训练、情绪管理技巧等内容。参加6-8次小组活动后,多数参与者抑郁量表评分可降低。

产后抑郁症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如鸡蛋、瘦肉、全谷物等。适当进行瑜伽、冥想等放松训练,每周3-5次,每次20分钟。家人要密切观察情绪变化,若出现自伤念头需立即就医。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避免长期独自照顾婴儿。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药物调整需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