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主要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具体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传导阻滞等类型。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或发热等生理状态,也可能由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病理因素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运动员或老年人,严重时可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窦性心律不齐多与呼吸周期相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窦性停搏若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黑矇或晕厥,需及时就医评估。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房性期前收缩多为良性,偶发者无须治疗。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乏力,并增加脑卒中风险,需通过抗凝治疗控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心房扑动通常规整且心率较快,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根治。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主要指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和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多为功能性改变,与精神紧张或咖啡因摄入有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由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突发突止,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或静脉注射腺苷注射液终止发作。持续性发作需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能引起心悸,若伴有器质性心脏病需积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需紧急处理,常用药物包括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心室颤动是最危重的心律失常,必须立即电除颤抢救。
心脏传导阻滞根据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症状。二度Ⅰ型多为良性,Ⅱ型可能进展为三度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束支传导阻滞中右束支传导阻滞较常见,左束支传导阻滞多提示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戒烟并控制体重。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部分类型心律失常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达到根治效果,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心内科专科医生评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