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律或频率紊乱。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类型,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或遗传因素等引起。
窦性心律失常多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常见于健康人群,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过缓或不齐。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调整作息、避免咖啡因刺激等方式缓解。若伴随头晕或胸闷,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病因。
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属于典型类型,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相关。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可通过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心室率,严重时需射频消融术干预。
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风险,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患者。发作时可能引发晕厥,需紧急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植入心脏除颤器。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三度,一度阻滞通常无症状,三度阻滞需安装起搏器。病因包括心肌纤维化、莱姆病等,心电图检查可明确分型。轻度患者可服用阿托品片改善症状。
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多与基因突变相关。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电图,部分病例需长期服用盐酸索他洛尔片预防猝死。
建议心律失常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酒精和浓茶摄入,每日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监测脉搏变化,避免情绪激动。若出现持续胸痛、意识丧失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遵医嘱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