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心律失常的处理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及妊娠状态等个体化调整,主要原则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选择优化、器械治疗评估及原发病管理。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治疗需优先评估肝肾功能,避免使用经CYP450代谢的药物如胺碘酮,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片或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缓释片。同时需筛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可逆诱因,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房颤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决定抗凝策略,出血高风险者可考虑左心耳封堵术。
妊娠期生理性血容量增加和激素变化易诱发心律失常。处理首选物理疗法如迷走神经刺激,药物选择需避开致畸风险,妊娠早期禁用胺碘酮,可谨慎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或地高辛片。持续性室速等危重情况需在孕12周后考虑电复律,射频消融术应延迟至分娩后。所有治疗需产科与心内科联合监测,特别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胎儿心率的传导阻滞作用。
儿童心律失常多与先天性心脏病或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相关。长QT综合征患儿需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红霉素,可选用普萘洛尔口服溶液。室上速急性发作首选腺苷注射液静脉推注,反复发作者建议行电生理检查。对于心动过缓合并晕厥的患儿,体重超过15kg可考虑安装永久起搏器。家长需学会测量脉搏并记录发作时的伴随症状。
合并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需优先优化心功能治疗。射血分数降低者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联合胺碘酮片,避免IA/IC类抗心律失常药。室性心律失常可考虑植入ICD,但需评估预期生存期。同时须纠正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1500ml,监测体重变化预防心衰加重。
手术应激和麻醉药物易诱发心律失常。术前需完善心电图和电解质检查,高风险患者可预防性使用美托洛尔注射液。术中发生房颤伴快室率可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注射液,室速室颤立即电除颤。术后72小时内加强心电监护,注意镇痛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的相互作用,骨科大手术后房颤患者需平衡抗凝与出血风险。
特殊人群心律失常管理需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定期评估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应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等兴奋性物质,保持规律作息。建议配备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记录发作时的心率和症状特点。药物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器械植入患者需按时程控。出现心悸加重、晕厥前兆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